1978年春,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首次阐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传承科学春天那浓烈、生机勃勃的气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被实践证实为真理。
从身边看,科学技术发展不但改造着油田生产经营实践,还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李四光推翻“唯海相生油论”,国内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才将“中国贫油论”的帽子扔到太平洋;胜利人提出的“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才真正铸就油田勘探开发55年辉煌的基石。回望油田55年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推动着油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从华八井发现,到建成“四化”信息化全覆盖的陆上老油田,55年的油田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
截至目前,胜利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多亿吨,为国家贡献石油12亿多吨,企业稳步迈向全面可持续发展道路,员工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证实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4年以来的低油价,让胜利人深陷亏损的泥潭。“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摆脱亏损的尴尬后,胜利人开始反思:低油价固然是油田亏损的直接祸首,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油田新增经济可动用优质储量大幅减少,油田原油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中间,有管理因素、有历史因素,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油气主业发展的核心,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方面给油田的提供支撑还不够扎实稳固。
科技创新以价值创造为引领,就是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而不能为科研而科研,仅仅只看重获奖,将油田科技创新导向一个误区。
科技创新如何以价值创造为引领?简言之,就是为油田高质量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解决油田发展面临的“瓶颈”——新增经济可动用优质储量不足问题,打造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最终提高油田发展质量。换言之,科技创新要树立问题导向,学以致用、研以致用,以用为本,解决困扰油田发展难题,解决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真正把所有成果都体现在创造价值上来。
事实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难不是一个新命题。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也就是说,每100件科技成果就有85件或束之高阁,或混迹尘埃,无法及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令人扼腕叹息。油田的科技转化率,虽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近年显露的基层创新课题立项重叠,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不成规模、不成体系,重获奖轻转化、重学术轻实践现象抬头等问题也足以引发我们警惕。
以价值创造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就要求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深度融合,围绕价值创造培育新的增长点,围绕解决困扰油田发展的难点和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推动理论技术、体制机制、模式方式全方位创新。
油田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勘探技术人员,要围绕高效勘探和商业发现,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用勘探理论的突破拉动勘探实践发展,在油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目标实现突破,为油田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经济可动用储量,筑牢接替储量这一后备阵地;开发技术人员要确立效益开发理念,围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增加经济可采储量,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在油气开发矛盾最突出的领域抓创新,尽快攻克双低单元、停产井和未动用储量等难题,让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集成真正支撑起油田效益开发的天空。
油田基层职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要围绕价值引领和问题导向,瞄准创新成果转化,先“预”后“立”,解决困扰一线生产的难题,降低一线生产虚高的成本,提高一线劳动生产率,降低一线劳动强度,为效益开发提供推力、形成合力,最终提高企业效益;基层创新还要围绕油藏经营理念,优化效益开发指标、理顺开发关系、控制好递减和成本,将基层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难题提交给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实现科技创新的“加合效应”。
油田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要在管理创新中融合科技创新理念,在引导科技创新更新理念同时,为科技创新厚植土壤、完善平台,完善科技投入、评价、激励和协同机制,构筑科技强企的坚强基石。通俗地说,就是为科技创新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掌控并引导科技创新立项,为科技攻关提供资源支撑,为科研成果转化打通壁垒,助力科技创新在生产经营最薄弱的环节发力,实现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领跑,实现两化融合技术走在前、绿色低碳技术作表率,真正让所有创新成果都实现价值创造。
综上所述,我们评判科技创新不能只看重获奖,不能只看发表多少论文、申请多少专利,更要看科研成果解决了什么问题、发挥了什么作用、创造了什么价值。换句话说,无论高成本技术,还是低成本技术,只要有效益就是好技术;无论高科技成果,还是基层创新成果,创造价值越大就越是好成果。
科技创新是油田生产经营永恒的“发动机”和“引擎”,科技创新无止境,你、我、他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不可或忘的是如何扭住价值创造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