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厂开发技术人员下沉到管理区的新模式运行以来,开发室埕东组技术干部陈丽的感觉是:油水井动态分析更加灵动了。这两天,她们刚和管理一区的技术人员开展了十天以来的第三次动态分析,拿出了水井调配20井次,扶躺井4口以及治理油井出砂5口的工作量。这么密集的结合,在她从业以来,从未有过。“我们有一半时间是与管理区的技术干部在一起干活儿!”产量只要有波动,两家技术人员就坐在一起想办法。
4月19日,河口厂发出了20名地质开发技术人员下沉到8个采油管理区的号召令,地质所就及时调整开发室的运行模式,要求地质开发技术员把办公桌搬到管理区、搬到井站、搬到单井。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原本习惯于坐在电脑前和桌案前研究的技术人员分赴东、西、南、北各采油管理区井站,他们或实地察看重点井油样,或与管理区技术管理干部现场开展单井分析,或围坐一起对每一个区块进行精细动态分析,以井组的形式对近期产量下降井逐一分析原因,找到下一步调整对策。
“在油公司模式下,采油管理区就是主体,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他们服好务,落实好一体化技术分析决策机制,为原油生产提供切实高效的措施!”埕东组组长牛雷对采油厂“大地质、大开发”的格局构建是这样认知的。这十天里,或是因为产量波动,或是因为工艺实施,他已往管理一区跑了三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