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军喜欢面朝大海眺望:眼前是汹涌的大海,身后就是他和同事们守护的小站。
看似普通的小站,却诸多荣誉加身。山东省创新型班组、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彰显着她的不凡,今年五一前夕,她又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不凡,是因为她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成立于1986年孤东会战期间的滨海会战指挥部孤东矿9队是其前身,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178.8万吨;不凡,是因为她体现着新时代石油人“为国献油”的责任担当——在攻坚求解中拓思路、破难题,连续7年超额完成目标利润和原油生产任务;不凡,是因为她拥有一支砥砺奋进的员工队伍,在新型管理区建设的时代大潮中,克服人少井多的困境,在聚智创效中成长为“明星站”。
当代石油工人不光会拿管钳,还得会算效益账
孤东采油厂管理三区注采309站距孤东海堤不足百米,海面上湿咸的空气时常扑面而来。海的气息,海的味道,带来的不光是浪漫,更多的是肆虐的风暴和对设备的侵蚀。
站长李登军带领着11名员工,把管辖的3座计量站、5座配水间、66口油水井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注采309站,油水井日常维护有成文的规定:“严格参照技能鉴定操作标准执行,换皮带15分钟,更换水井井口闸门20分钟,更换电机30分钟……” 这意味着每一名员工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出参与技能鉴定时的高水平,李登军说:“就是为了提高开井时率,早开一小时就多产一小时的油。”
在注采309站,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但要干好本职工作,还要主动协助技术人员完善油藏开发方案”。
2017年12月,7-44N235井因爆性水淹油层关井,站上少了一口油井,日常管理也少了一些工作量,可309站的员工们没觉得轻松。“油井就像自己的家人,家人病了,心里哪能高兴得起来。”7-44N235井承包人刘芳说。
7-44N235井还能不能开?李登军拿着这口井的测井图和小层平面图找到管理区技术室,又通过管理区邀请地质所、工艺所的技术人员来站上摸措施。
多方寻医问药终于等来了好结果。2019年1月10日,7-44N235再次开井,改层生产后,产量由每天0.8吨逐渐稳定至1.9吨。“当代的石油工人不光会拿管钳,还得会算效益账,体现价值创造。”联合党支部书记穆志钢说。
聚焦老区稳产,聚焦剩余油挖潜,聚焦油井时率提升。成立两年多来,该站协助管理区实施油藏开发方案10余个,累计增油7584吨,协助实施补孔、改层等油井措施8井次,累计增油3840吨。
每口井脾气不一样,对症下药才能护理得当
这是一群每天与油井打交道的一线石油工人,天气恶劣的时候,海风裹挟着海水沫子越过孤东大堤,直往人和油井上扑,这也给油水井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
孤东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发矛盾突出,稳产基础薄弱,而注采309站所辖区块更是难上加难。
“离海太近,地上设备腐蚀速度是其他区域的2倍,地下部分油稠、井深、还易出砂,诊断难度大。”李登军和同事们把自己当成“油井护士”,“每口井脾气不一样,对症下药才能护理得当。”
2018年8月19日,台风“温比亚”席卷孤东油区。员工季伟华和张贵华紧盯着监控系统,“恶劣天气,气温骤降,稠油井容易出问题。”
果然,他们发现7-49X255井井口回压正在升高。该井是一口日产7吨的大头井,回压升高极有可能是气温骤降原油凝固,堵塞了管线。
季伟华介绍说,这口井不但油稠还含砂高,骤然停井会造成砂堵并严重影响产量。如果不停井,井口回压继续升高,地面管线一旦穿孔,油借雨势,后果不敢设想。
两人立刻冒雨赶到井场,决定利用现有掺水流程疏通堵塞管线。掺水、停水、再掺水、再停水,两人不停反复寻找掺水的最佳瞬时流量,“稠油井是慢性子,只能像挤牙膏一样慢慢传递压力。”张贵华说。两个小时后,7-49X255井转危为安。
因井制宜,因时制宜。多年来,这个站的员工不断摸索每条管线,每台设备的脾气秉性,油水井设备设施始终保持高水平、高效率运转,全站43口油井中,免修期730天以上的长寿井达到22口。
人人都是“能人”,人人都能创造价值
郝洪峰是从注采309站走出的油田技能大师。他最得意的徒弟——注采309站员工刘颜正在备战集团公司采油工技能大赛。除此之外,该站还有两名员工是洪峰创新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在这个站,“人人都是‘能人’,人人都能创造价值”是他们秉承的价值创造理念。
员工林永红最喜欢干的活就是给水样瓶子拍照。这是309站员工发明的现场水质观测法,在洗井过程中,员工除了按照《水井洗井指导书》进行操作外,还要用矿泉水瓶分别装取配水间水样、洗井期间水样、洗井完毕后的三种水样,再拍照发给技术室人员,洗井效果一目了然。
站长李登军借助“四化”平台大数据分析结果,将抽油机平衡度调整法改为功率调整法,每旬结合油井功图、功率及生产动态,全方位剖析油井功率与抽油机平衡的内在关系,依此制订整改计划。经过近两年的全程跟踪分析,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抽油机平衡度功率调整法。2018年,共调平衡135井次,累计节电39万千瓦时。
近两年来,小站创新硕果累累,员工刘颜提出的“低渗透含蜡油井提高产量的方法”等两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张贵华等10多名员工发明的“抽油机平衡块锁紧移动器”“光杆密封排污装置”等16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累创经济效益945.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