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讲求实,做事讲认真,‘三老四严’好传统继承不丢根;管理求精细,发展求永续,‘三老四严’好作风创新不失真。”在胜采采油管理三区每月组织的传统教育日活动中,注采304站干部职工都会群情激昂地唱起这首《身在四队做传人》,嘹亮的歌声唱出了他们心中的荣耀,唱出了他们意气风发、实于担当的精气神。
千里寻根
解读“三老四严”
注采304站是“三老四严”在胜利油田的发源地。1966年,为支援胜利油田建设,大庆采油一厂三矿四队副指导员丁德福和技术员付孝余等28名职工,带着“高度觉悟、严细成风”等三面锦旗来到胜利油田,组建了试采指挥部采油四队,也就是注采304站的前身,“三老四严”从此在胜利扎下了根。
采油四队人人都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职工高茂林平井场时,对用来拍井场的土细细过筛,一根草也要拣出来、一块土坷垃也要拍碎;周围村里的牛羊在井场上留下脚印,他见一次平一次,始终保持井场“四角两直一清”。女子井组的女工们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坚守岗位、认真值班,主动放弃好不容易才盼来的电影,从来没有一个人脱岗离岗。
“标杆不能在我们手里走样,红旗不能在我们身上褪色。”2015年11月,注采304站第二十四任党支部书记杨怀国跟随胜采厂组织的大庆精神考察团,远赴大庆油田中四队追根交流,开展以“双进、双推、双融、双赢”为目标的“携手弘扬老传统对标创标上水平”友好共建活动。回到胜利油田,又马不停蹄建立起“三老四严”传统教育展室,请老石油进井场、入班站、忆传统、谈使命,让全站职工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里感悟传统的精粹,让严细实的作风入脑入心。
忠诚敬业
践行“三老四严”
“进了304站的门,就要做‘三老四严’传人。”注采304站始终把“三老四严”当成传家宝。在这里,新职工入职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讲队史;班子换届,交接的第一项就是“三老四严”传统,形成了每周诵读自编的“三老四严”三字经、“三老四严”故事周周讲等好传统,传统教育展室先后接待油田内外参观学习团近80场次、5700余人。采油管理三区也把每月1日设立为“三老四严传统教育日” ,成为胜利油田“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点”。
“三老四严”是一种精神,更是一把标尺。注采304站坚持以“三老四严”的好作风立身、立德、立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竭己力、致己身,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细、做实、做好,以实际行动做“三老四严”的传承者、践行者、传播者。
新时代的“铁姑娘”单建丽,受“三八女子井组”事迹感染,主动要求从资料室调到一线井站,换电机、调平衡、加盘根样样拿得下,还带领井组人员自己动手粉刷值班室、计量站,由父母的“掌中宝”变成了活脱脱的“女汉子”。
抽油机井调平衡操作,规定平衡率在80%至120%之间就符合标准。技术副站长彭朝明经过反复试验,发现抽油井平衡率在90%至100%之间最节能。按照严于标准、高于标准的要求,他规定调整抽油机平衡率必须达到90%至100%才行。
油井更换阀门,为了不让一滴油落地,职工会自备一个小桶,接取后统一保管;给井口刷漆时,他们在细小之处用细砂纸撕成条打磨光亮,用毛笔轻刷;巡井时,职工们总是随手拿着擦布,随时擦去井口上的油污……不放过一个低标准、不原谅一个小差错、不容忍一个过得去,“严细实”已经成为304站干部职工的一种工作习惯、一种行动自觉。
守正创新
光大“三老四严”
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注采304站不断赋予“三老四严”新的时代特征,“严”字当头、“细”字为先、“实”字立身,苦干实干加巧干,聚焦价值创造,让每名职工都成为创效主力军、让每个岗位都成为效益增长点。
他们推行现场管理100点管理法,将工作流程梳理出13大类112个管理点,每一个管理点都制定执行标准和检查频次,在工作中做到“三查、五落实、三反馈”,实现了现场管理项项有规范、事事有专责。推行“皮带分因素管理法”、自营自修“十不出站、五不领新”,节省成本支出2.43万元。针对注水井洗井车辆劳务高等问题,注采304站利用旧油管对28口水井洗井流程进行自行连接,共安装管线5166米,节约劳务费11.2万元,洗井有效率由86.5%提升至95.6%。
“三老四严”的优秀基因,已经深深融入注采304站人的血脉。采油管理三区技术管理室副主任、原采油四队(注采304站前身)第二十一任队长李建伟说,“三老四严”是他们的根,他们走到哪里,就把严细实的作风带到哪里。STT152P1自喷井投产后频繁因为沙粒和胶质油块硬块堵塞油嘴,测量沙粒直径普遍在2.2至2.6mm之间,使用2mm油嘴容易堵塞,使用3mm油嘴油压下降过快。为了解决问题,他专门加工出2.5mm油嘴,同时增加过滤网,把掺水接到油嘴套上,通过过滤、增温解决了胶质油块堵塞问题。
不仅注采304站,“三老四严”精神已经在胜采厂、在胜利油田、在各条战线开花结果,她已转化成为一种务实、谦逊、永不屈服的信念,一种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高度自觉,绽放出催人奋进的魅力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