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精神的历史形成

  胜利精神,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精神形态,它既是对大庆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在学习大庆精神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和发展。胜利精神的形成,经历了源头孕育、会战奠基、框定雏形、发展成熟、市场拓展等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一些重大事件、重要节点的砥砺凝练,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华八井精神,20世纪60、70年代的石油会战精神,20世纪80年代的“五种革命精神”,到20世纪90年代的“四句话”胜利精神,再到新世纪的新时期胜利精神,内涵不断丰富,表述不断完善,核心价值坚如磐石,初心使命恒久不变。

  华八井精神

  ——胜利精神的源头

  20世纪60年代初,在大庆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石油部领导果断决策,挺进华北平原,再抓一条大鱼,从渤海湾里再抱出一个“金娃娃”。1960年11月,原石油工业部华北勘探处32120钻井队进驻东营,2月26日在华八井开钻,3月5日发现了“华北探区第一块油砂”,4月16日射孔一次成功,获得日产8.1吨工业油流,标志着胜利油田的发现。

  华八井不仅仅是一口功勋井,也不仅是胜利油田乃至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她身上积聚和迸发的精神力量,生动展现了石油人的崭新面貌和英雄形象。

  1.为国找油的必胜信念。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勘探始于1955年。前后打了6口井,均未发现油层,有人发出了“华北无油”的悲观论调。时任华北石油勘探处地质综合队队长的帅德福后来回忆道:“那是一个跌跌撞撞摸索着行进的过程,我们这些搞地质的真正懂得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个中含义。”石油地质工作者坚信,渤海湾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和勘探前景。1960年年初,在济阳坳陷沙河街构造上打的华7井,见到了良好的生油层,坚定了地质人员的信心。华八井出油,宣告了“华北贫油论”的破产。

  2.思想领先的巨大威力。对32120钻井队来说,打华八井是有史以来遇到的生活最困难、环境最苦、条件最差的一次施工。队干部坚持思想领先,对职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每天晚上都要开一次大会或班组会,讲评一天的工作,通过黑板报表扬好人好事,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激励职工忘我大干。在工作、生活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队干部千方百计抓好职工生活,“保证人心、人气始终处于高昂之中”。

  3.英勇善战的军人血性。32120钻井队共有150人,其中70%是转业军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是一支敢打敢拼的年轻队伍。他们发扬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严明纪律,不畏艰难,坚韧执著,孤军奋战,把军人血性融入石油文化,成为打造胜利铁军的重要精神根基。

  4.严细认真的过硬作风。地质工作者创新岩屑录井方法,严格执行“三准一精”高标准,即卡准钻具长度、测准迟到时间、选准砂样,进行精心分析研究,做到岩屑、钻时、泥浆、气测四种现场资料与测井解释“五个一致”,创造了地质录井工作的全国领先水平,被石油部领导称作推不倒、打不垮的“铁柱子”。

  华八井是胜利精神的源头和DNA,已经沉淀为一种文化符号。华八井精神的基因传承,生长出根深叶茂的胜利文化常青树。“从华八井再出发”成为新时代胜利人砥砺奋进的鼓点和号角。

  石油会战精神

  ——胜利精神的奠基

  196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山东东营地区组织石油勘探开发会战,并强调这是继松辽油田大会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会战。从此,胜利石油大军以黄河三角洲地带为主战场,“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各个歼灭”, 声势浩大,气势磅礴。东营首战拿下胜坨,再战“通、王、惠”,围歼孤岛,兵发滨南,转战临盘、河口,挥师孤东、滨海。历时20余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会战的胜利,不仅建成了我国第二个大油田,而且把大庆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胜利独特的会战传统和会战精神,即艰苦征战的实干精神、勇创第一的争先精神、为油而战的献身精神、科技创新的攻坚精神、胸怀全局的协作精神。

  石油大会战,胜利人朝气蓬勃,精神奋发,“头盔映日月,肩膀扛星斗,汗水染绿盐碱滩,刹把牵着油龙走”。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但“会战”一词早已成为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挥之不去、永不褪色的历史记忆。一触摸那个年代,一想到那些场景,总能让人心潮起伏、激情澎湃。以“货郎担”精神、千吨井精神、孤东会战精神等为代表的石油会战精神,永远激励胜利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团结拼搏,勇往直前。

  1985年总结的“五种精神”

  ——胜利精神的雏形

  1981年,改革开放正催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这一年,国务院决定对石油工业部实行原油产量一亿吨大包干政策。石油部把胜利油田作为大包干的试点单位,国家经委、财政部和石油部联合下发文件,当时给胜利油田定的原油包干指标是1590万吨,一定三年不变。为了确保包干任务的完成,为国家多找储量、多产原油,胜利油田党委自觉加压,主动按超产计划来安排工作量。全面建立了指标分解,层层包干的经济责任制,激发和调动了干部工人的积极性。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胜利油田的发展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密集视察胜利油田。特别是1984年2月11日至13日,胡耀邦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他满怀激情地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四化的希望,能源的责任,全靠你们打头阵!”亲切关怀,厚望如山,胜利人树立敢打大仗、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在全油田形成了一种压力越大越想干、担子越重越光荣、自觉加压、勇挑重担的好风气。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新成果,生产建设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好局面,可以说是“吉星高照,大地生辉,人心大振,生产巨变”。1985年,在辽河召开的石油工作会议给胜利油田颁授锦旗:众志成城创大业,石油增产排头兵。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85年年底,胜利油田党委总结提炼了胜利人的“五种精神”,即立志改革、开拓前进的创新精神,自觉加压、勇挑重担的进取精神,滚石上山、逆水行舟的拼搏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求实精神,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协作精神。

  “五种(革命)精神”,是对当时大包干试点、大会战经验、大发展成果的系统总结和集中展示,框定了胜利精神的内容结构,突出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胜利人把巨大压力变成前进动力,铆足了冲天的革命干劲,迎难而上,团结拼搏,攀高峰、创大业、打头阵,为胜利油田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领先的技术储备,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992年提炼的“四句话”胜利精神

  ——胜利精神的成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风云激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挑战。胜利油田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台柱子”,表现出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1991年广泛开展“学讲唱做”活动,即学社会主义理论、讲社会主义新事、唱社会主义赞歌、做社会主义主人,营造了“一片热气腾腾大干社会主义的动人景象”。

  1991年7月,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部分专家学者,由省社联副主席刘蔚华教授带队,赴胜利油田学习考察。考察组一路受教育,一路受振奋。他们从胜利人身上真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找到了社会主义如何经受挑战、走向胜利的答案。考察组认为,胜利油田作为我国第二大油田,不仅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物质贡献,而且在生产斗争实践中逐步培养了一种具有自己特定内涵和鲜明特点的企业精神,就是“胜利精神”,并提炼归纳出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以国为重的主人意识,以苦为荣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1992年4月,在济南和胜利油田召开了第一次“胜利精神理论讨论会”。

  “四句话”的胜利精神,生动揭示了胜利职工队伍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家国情怀、昂扬的精神状态,集中展现了胜利人理想信念的执著坚定、思想觉悟的高度唤醒、精神人格的饱满丰盈。这“四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对促进油田改革发展、塑造和稳定职工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四句话”不仅在20世纪90年代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而且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耳熟能详,对那个年代满怀眷恋和深情凝望。

  2002年总结的新时期胜利精神

  ——胜利精神的发展

  1998年石油石化重组后,中国石化集团提出了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精神为核心的一套文化理念。为与集团公司文化相承接,胜利油田党委提出“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创新,铸造支撑企业蓬勃发展的内在精神支柱”。2002年3月,油田成立企业文化研究小组,对以“胜利精神”为核心内容的胜利文化进行创新研究。2002年11月,管理局暨有限公司第四届职代会第14次代表团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胜利观念形态文化标志性语言”,从而确立了“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并以胜利精神为核心,创新发展独具特色的胜利文化。

  “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是全体干部职工一致的信念追求和共同的价值目标,不仅反映了胜利油田过去几十年的辉煌成就,而且显示了胜利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更大发展、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崇高追求和豪迈气概。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