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钻井50778队进尺突破5万米

  “进尺突破5万米!”12月7日10时55分,渤海钻井总公司50778钻井队施工的车斜577井钻至1905米。这一数字,标志着这个队今年累计钻井进尺突破5万米。

  这是该队自2014年以来年进尺重返5万米,也是今年胜利钻井系统中进尺突破5万米的首支队伍。

  能够取得钻井进尺的领先,50778钻井队队长徐海东介绍,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该队前期施工的20口井一直为丛式井组施工。这些“台子井”井型合适,深度在2000米到3000米之间,能够快速钻进。

  对此,曾有井队质疑,是不是好打的井都给了50778钻井队了?面对这种质疑,50778钻井队主动要求施工车斜577井。这口井所在的区块施工难度大、地层复杂,相邻井位出现过井涌、卡钻、井漏、含硫化氢等复杂状况。“该井能准确地检验施工队伍的水准。”徐海东说。

  在这一区块,之前的平均机械钻速为每小时30米。在这口井上,50778钻井队不仅创造了机械钻速每小时45米的纪录,也创造了50型钻机搬迁的新纪录。

  这次搬迁,距离为90千米,搬家时间只用了1天,过去正常用时为3天。从井架安装到开钻只用了3天,之前的平均用时为7天。“保障到位,统筹优化,无缝隙对接,没有返工和停怠工是加快搬迁速度的关键。”徐海东向前来参观的滨南油区的钻井队负责人介绍说。

  不仅仅是这一次搬迁。50778钻井队摸索出“瘦身减配”搬迁法,将利用率低、长期搁置的物资进行回收,将住井房搭配减量,搬迁货物由145车减少到110车,迁装效率提升了24.14%。在井工厂施工期间,创新实施“模块化搬迁”,丛式井组平均迁装周期缩短到4小时,这一数字在其他井队平均为30小时。

  除了从每个生产环节上挤时间多打进尺,技术创新也为提高机械钻速加油助力。PDC+动力钻具组合的一趟钻技术成为他们制胜的又一法宝。20口井采用“一趟钻技术”,从二开到完钻实现一个钻头钻到底,不仅能够省去换钻时间,也能避免钻头磨损严重对于钻速的降低。

  该省的一分钱不多花,不该省的一分钱也不省。50778钻井队在泥浆药品上舍得花钱,因为他们知道,作为钻井血液,决不能在质量上打折扣或者短斤少两,为的是最大限度保障工作质量和加快进度。今年该队施工完成的20口井,井身质量、固井质量、井口质量合格率均达100%。

  除了保持速度第一,50778钻井队的效益还是渤海钻井总公司最好的。他们创新实施物资管理由“细化管理”向“微化管理”转变,“小到螺丝帽乃至剩饭剩菜等,都有严格要求。”

  针对循环池铺设的防渗膜易损易破的实际,50778钻井队在防渗膜上加铺了一层防晒网,延长了防渗膜的使用寿命,平均每口井节约3000元。之前,井队每年近20万元的设备设施维修防腐外委工作,该队将其转变成了自营工作量,费用降至原先的五分之一。

  去年,50778钻井队施工的一口5000多米的高难度井成本节余800多万元。今年已经完成20口井平均每口井成本节余30多万元,按照政策兑现后,职工月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