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焦莹来说是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干了15年物业的焦莹,摇身一变成为油田首个居民委员会主任。
改变源自于国企办社会职能的移交。聚焦在闪光灯下,焦莹反倒有些不知所措:“居委会,到底是干啥的?”
早在21年前,当“社区”两字首次出现在油田人的字典里时,正在宣传部门工作的王漫西发出了同样的疑问:“社区是干啥的?”
1997年1月7日,胜利油田首家社区管理中心——仙河社区管理中心成立。
作为解体二级单位“小而全”,实现“专业化管理、区域化服务”的首家试点单位,仙河社区管理中心从一开始就担负着既稳定石油勘探开发主业队伍,又减轻主业负担的双重责任。
一年中,胜中、胜东、胜北等共十家社区先后成立。油田在二级层面公共服务板块进入专业化发展新阶段。
所谓社区管理,就是在单位相对集中、居住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将所在单位的文教、卫生、房产、房建、物业管理等办社会部分从各二级单位分离出来,组建社区管理中心,进行社会化区域性管理。
伴随着“社区”的诞生,王漫西从孤东采油厂转到仙河社区管理中心。但他一开始并不想去,“主要是心里没底,去了干啥”。
同样心里没底的还有仙河社区管理中心首届领导班子,当时石油人办社区是个新鲜事,在整个胜利油田一片空白,既没有先例,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摸着石头过河,闯出一条社区改革的新路子。正如首届仙河社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马永亮所说:“既然历史把我们推到了社区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把社区改革的路走好。”
社区应该是什么样子?带着疑问,社区管理者前往上海、北京、青岛等地参观。当他们第一次走进万科管理的小区,惊讶地合不拢嘴,“十分震撼,差距太大”。
门禁管理严格、物业规范有序、绿树成荫,专业化的管理,让当时垃圾乱放、私搭乱盖的油田小区相形见绌。
也正是这一年,从动力机械厂转战到胜中社区管理中心的孙卫国,见证着“胜中社区”的一点点崛起,每天从早晨6点干到晚上10点,用手推车搬走堆积成山的垃圾,填平臭气熏天的臭水沟。
“咋比生产单位还忙?”孙卫国心里嘀咕着。原来观念中的后勤服务,居然有干不完的活。彻底颠覆了孙卫国对社区的初印象。
如果说环境的改变靠的是汗水,观念和素质的变化靠的就是磨合。
会战体制下的油田职工家属,长年在农业点生活,热衷养鸡种菜的田园生活。即便当年油田最高标准设计规划的西五区,居民们依旧见缝插针地盖小房、开菜园。
为了规范居民的言行举止,油田成立了由各二级单位“一把手”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这成为了当时的一大特色。“以前二级单位的领导,既管生产又管生活,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王漫西解释说。
十年间,在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领导督导下,王漫西和孙卫国这些社区宣传部门的负责人,从教老石油使用冲水马桶开始,把《社区居民文明公约》渗透到每一名居民的言行举止之中,以心换心赢得了居民的认同,实现居民由“单位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也定格在了那个年代。
就这样,老的生活习惯和新的社区观念,在磨合中逐渐融洽相处。社区的软硬环境,也伴随着油田不断的投入和大家的共同维护,越来越好。
一批批国家级住宅小区,一栋栋花园式的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在油田拔地而起,这些小区的居民也不再局限于某个二级单位的职工,而是让所有油田职工享受到了“社区”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的福利。
但社区自身的变革却从未停下脚步。
胜中社区管理中心,当时管理着玉山、物华、海河等8个物业公司,每个物业公司都管理着热力、卫生、学前等业务,不仅专业性强,而且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自1999年以来,胜中管理中心意识到条块管理已经很难适应油田改革的要求。他们将热力、卫生、学前等业务从物业公司中剥离出来,分别成立专业化队伍,推进市场化运作。
孙卫国所在玉山物业管理公司,也由原来的“大而全”只剩下四保业务,既保洁、保绿、保安、保修,业务缩减了一大半。
时过境迁,回头再看走过的路。社区内部的变革,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脉络,为进一步的移交社会创造了条件。
2004年,油田完成水、电、气、暖专业化重组,社区专心致志做服务。
对于这点,孙卫国深有感触。2005年,胜中社区管理中心开通“440”热线,并首次提出了“居民是亲人,服务是天职”的口号。
“440”谐音“事事灵”,为了实现承诺孙卫国没少跟着中心领导突击夜查,真抓严管让“440”真正成为服务居民的热线。
一次,一位居民半夜家中漏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440热线,没想到不仅接通了电话,维修人员十分钟赶到进行维修。
服务意识的觉醒,真正地让社区员工从生产型的石油人到为民服务的物业人的转变。
改革没有终点。2016年,物业从“社区”剥离出来,成立专业化物业服务公司,孙卫国也从胜中管理中心玉山物业管理公司调整为公共事业服务中心玉山物业服务公司。
2017年,油田各“社区管理中心”更名为“管理中心”,至此“社区”两字彻底从油田人的字典里消失。
结束,是为了更好地开始。
焦莹,作为油田首个居委会主任,她将代表着所有曾经风雨与共的“油田社区人”,重新认识社区,重新服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