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微生物中心发现一株高效驱油菌种

  近期,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微生物中心科研人员从油藏环境中筛选获得一株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SL-2),遍查国内外文献,未见其他更能降低菌液表面张力的细菌。

  微生物驱油原理,其中一方面就是利用细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降低原油的表面张力,从而提高其流动性,提高采收率。研究显示,该菌为杆状菌、单鞭毛、游动能力强,且能以原油为营养进行生长,拥有广谱烃降解能力,对不同的烃组分有代谢利用选择性,分泌产生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其对原油作用特点是拉丝原油,然后显著乳化增溶原油,乳化指数高达100%。其中发酵液表面张力可降低至23毫牛/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降低表面张力最强的细菌。此外,该菌发酵液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耐100度高温,耐酸碱及高盐,在油田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潜力。

  据了解,该菌室内试验表现出优异的驱油效果,且已在滨南采油厂林102井等开始应用,效果初显。接下来,科研人员将继续加快该菌株向微生物单井吞吐现场应用的进程,为微生物驱油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作贡献。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