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助推海上智能开发

  前不久,海洋厂迎来两批中海油客人。胜利海上油田信息化建设是海上石油开发同行此行参观考察的对象,也赢得了他们的频频点赞。

  海上是油田重要的稳产上产阵地,保效创效任务重、安全环保压力大。近年来,海洋厂通过开展生产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应用,构建现场可视化、生产自动化、油藏数字化、决策智能化支撑的海上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海上智能油田建设。

  打造信息网络的“高速公路”

  “构建安全、稳定、可靠的信息网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海洋厂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袁向兵看来,这就像建设一张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网”。

  海洋厂采用先进的无线扩频技术,实现海上平台与陆地以及海上平台之间网络互联。在可靠采集、传输采油平台生产源头数据的同时,实现海陆语音通讯和视频监控传输,为海上信息化搭建稳定的信息通道。在近海区域采油平台及海底管道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红外热像仪,利用温差成像原理,实现对海上平台和输油管道的昼夜监控。

  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和陆地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则采用无线电及局域网技术,在海上中心平台输油起点、陆地联合站分别安装采集模块,通过局网传送到监控室电脑终端,根据管道压力和流量瞬时变化判断泄漏和打卡现象。

  目前,海上86%的平台、75%的生产海域和89%的海底管道关键部位实现海陆同步可视化监控。基于信息网络的构建,海洋厂已初步建成一个中心、七大系统为核心的生产信息化体系,实现了海上生产数据自动采集、油井远程启停关断、现场可视化监控、生产流程远程操控、海域全天候监控、人员动态跟踪等8项功能。

  坐在电脑前巡检油井

  在中心一号平台中控室,两块大液晶显示屏分格显示着海上井组平台、井口、桩腿等重点区域的监控图像,值班人员只需用鼠标点击一个井组,显示器立即显示该井组油井的油压、套压、油温等生产参数,油井生产情况一目了然。

  以前,一个井组平台标配4人,现在少数几个人就能监控95%的油井生产运行情况,一旦有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实现远程启停油水井和关断紧急切断阀,避免溢油污染海洋。

  目前,海上无人值守平台达到94座,占平台总数的86%;海上95%的油水井、100%的海底管道和78%的电力线路实现了关键参数采集和自动化控制。海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实现了长周期安全清洁生产。

  运筹帷幄的大本营

  渤海湾畔,109座平台星罗棋布地分散在100多平方公里的海面上,700多口油水井日夜运转。几十海里之外的陆地上,海洋厂生产指挥中心像一个“大本营”,一体化整合了海陆信息资源,实时对各平台油水井和设备设施进行管控和决策。

  在广泛应用视频监控系统过程中,这个厂针对预警信息准确性无法判断的问题,为生产指挥系统配备雷达监测仪,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和雷达监测仪,双管齐下,全面感知海上生产,拉近前线和后方的决策距离。进一步扩展海上油区监控范围,建成4个海上AIS基站,监控区域基本覆盖全部海上油区。

  依靠智能化数据分析,这个厂有效整合油水井生产井史,建立起自动化预警模型,植入生产运行的每个环节,给生产指挥系统加装上“芯”片,形成海陆联动智能化决策生产指挥体系。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