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东厂绩效考核激活创效动能

  “我年富力强,愿意承包8口生产井……”“我年龄虽大但管井经验丰富,能够承包5口生产井……”11月6日,在孤东采油管理一区注采102站召开的单井承包分配会上,员工争着展示能力,主动承担管井任务。

  注采102站站长何建国说:“单井承包的方式真正体现出让能干、会干、想干的员工,创出更大的效益,得到更多回报。”绩效考核到位,让多创效者多收入,激发了员工的创效积极性。

  人是一切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然而,用工总量大、劳动生产率低的矛盾始终制约着采油厂的发展。孤东采油厂通过观念引导价值引领,实施“1+2+2”绩效考核体系,配套考核新政,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用薪酬分配的杠杆,鼓励员工跨界、跨单位流动。

  2017年5月9日,采油厂24名员工奔赴胜利油田北京办事处承揽业务,拉开了孤东人外闯市场创效益的大幕。

  “一切工作向价值创造聚焦、一切资源向创造效益流动。”年初以来,采油厂认真贯彻落实油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激励政策,积极开拓外部市场,精心组织人员外闯市场。截至10月底,采油厂外闯市场总人数达686人。先后争取到油田内部市场18家单位、油田外部市场24家。其中,中石化内部市场4家,中石化外部市场20家。全年累计合同金额2204万元。

  孤东采油厂各单位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精细挖掘内部潜力。采油管理一区成立了人力资源项目组,制定外部创效收入全额兑现到相应单位和个人的临时激励政策,调动了员工外部创效的积极主动性。截至十月份,这个管理区共有102人外闯市场,78人短期离岗,完成外部创效851.12万元。

  孤东集输大队建立“经营绩效+风险管控责任”考核体系,推行月度绩效排名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集输系统工作连续性强,大多是小班岗位,受员工短期离岗、外闯市场、请假等因素影响,基层往往出现暂时性人员短缺情况。今年,孤东集输大队以注水队作为试点,推行内部人员流转创效改革。

  按照政策,短期离岗和外闯市场人员大队按照每人次每月奖励1000元划拨至注水队。注水队利用这些钱,制定内部创效奖金计算办法,实现员工多劳多得。他们将考核权力下放到班组,打破班组之间的人员流动壁垒。按照定员标准,班组每缺员一人额外给予班组奖励1000元,用于班组应对人员离岗、年假、病假等事项期间的班组内部运行奖励;班组长可充分利用该部分奖励,调动班组人员工作积极性。若本班组人员无法保障正常倒班,符合上岗条件的外班组或大班人员可来替班,挣取内部创效奖励。

  如今,在注水队,员工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在身体和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到缺员岗位替班。班组间的人员流转解决了小班员工短缺的主要矛盾,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高效、充分利用。

  “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这是孤东采油管理六区基层员工的共识。这个管理区在基层站绩效考核中实施“单井承包+互助合作”模式,激发了员工工作动力。今年九月份,由于合作对象外出培训时间较长,注采602站员工卞威的工作量比上个月多出了30%以上,但他却没有丝毫怨言,因为他当月的绩效工资也多拿了300多元。如今,在这个管理区绩效工资最高与最低相比,有时会差距1000元以上。

  绩效考核也激发了员工立足岗位挖潜增效的积极性。今年,孤东采油管理一区组织对每个项目、每个节点进行全面的潜力分析和优化论证,将挖潜增效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了挖潜增效能力和水平。截至10月,管理区共自行组织完成油水井单井管线更换铺设14000余米,挖潜成本14万余元;自己动手组织对3号生活点驻地清水管线和采暖管线更换,挖潜创效7.7万元;利用水龙带自行进行水井洗井232井次,节约罐车洗井费用47.56万元。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