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以来,渤海湾气温持续走低,海上油田步入冬季生产阶段。海洋采油厂结合冬季海上气候特点,提早实施冬防保温,累计保温管线流程3600多米、采油树80个、5000立方米储罐3座,让生产设备安全过“暖冬”。
冬防保温早动手。除去老化的保温层,将大块新保温层裁剪后,结实捆扎在流程管线和仪表连接处,仔细包裹油井取样口,确保无漏点……
为防止油井在极寒天气下受冻,初秋伊始,海洋采油厂海三采油管理区注采302站的员工就开始为油井添加“衣物”。
海三采油管理区所辖油区地处偏远海域,油井和生产流程长年外置于海上,由于风吹日晒雨淋,设备损坏、老化相对较快,因此员工每年都会定期为其重新更换一身“新衣裳”。
冬季海上气温比陆地偏低3~5摄氏度,对油田生产设施易造成冻堵以及次生事故。同时,由于低温寒潮产生的浮冰给海上采油平台和输油管道带来一定危险,各类生产设施巡检维护、抢修难度大。
冬防保温早动手,已成为海上油田生产的惯例。“与陆地相比,海上的冬天相对来得更早些,而且经常会出现气温大幅突降的现象。”海洋采油厂生产运行科科长孟令军介绍,“海上油田的采油井组分散在百里油区,点多面广,冬防保温施工量巨大。”
早从4月开始,该厂便将冬防保温列入工作日程。“尽管冬防保温年年干,但哪一次也不能放松。”孟令军说。从工作量摸底调查统计到所需的材料配备、物资储备、人员工期落实,都要提前早准备,排定运行大表加快实施。
该厂还重新梳理每个生产环节,从冬季操作注意事项、冻堵故障处理、工艺参数调整到应急预案优化,做到早防备、早防范,使冬季生产运行方案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
截至9月30日,今年海上生产维修类冬防保温已全部完工,比计划工期提前30天。
严查细改消除隐患。10月26日,在海四采油管理区CB22F井组平台,采油工王海涛正在对计量流程的跑、冒、滴、漏情况进行检查。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为了使每口井不受天气影响,保持平稳生产,我们加密巡检设备,确保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王海涛说。
目前,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给海上原油生产带来一些影响。临近年底,海洋采油厂在抢抓原油上产、冲刺全年生产任务的同时,发动全员开展冬防保温“回头看”活动。
各采油管理区、注采班站纷纷开展设备流程自查、自检、自修,重点排查海上井组电伴热带、热媒加热系统等关键装置,严查细找冬防保温遗留问题,累计查改问题20余项,确保今冬不冻坏一个阀门、不冻堵一条管线。
在做好隐患查改的基础上,该厂严格落实冬季“六防”措施,完善保障系统,优化冬季低温、寒流、大风、冰冻等极端恶劣天气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针对气温骤降易带来的管线冻堵、设备故障等问题,该厂制定了安全生产特护措施,明确全员职责与抢险程序,组织各采油平台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适用性的同时,提高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安全意识入脑入心。10月11日,在“汇鑫202”交通艇上,海三采油管理区注采303站巡线班班长郝晓龙给同事们讲解设备秋冬换季保养的安全要点和冬季施工监督要点。大家不时就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体会,船舱俨然变成了安全培训课堂。
“在出海途中,把安全生产重要项点再学习巩固一遍,提前做好准备,等到了生产现场,干起活来得心应手。”员工李德佳说。这个管理区还在微信群中推送关于各项换季安全生产小知识,充实了员工换季“知识库”。
在冬季生产过程中,提升员工的冬防保温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为杜绝安全隐患和违章操作行为,海洋厂多措并举提升人的安全行为。采用信息网页、安全生产视频、安全月宣传挂图以及“安全小课堂”等多种教育培训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各采油管理区和注采班站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冬季易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内容为重点,开展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培训,增强安全生产的实效性。
进入10月以来,仅注采303站就举办冬季安全生产培训12次,累计培训48课时。“防冻、防滑、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机械伤害的冬季‘六防’知识必须常教常新。”郝晓龙说,“还要普及冬季安全用电和自救逃生知识,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从思想上到操作上都要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