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效益开发的“眼睛”

  召开首次经济技术座谈会,组建技术研究中心;走出去,对标斯伦贝谢中国公司(北京),追逐监测前沿技术;制作技术推介手册,建立6大类50余项技术服务项目菜单……

  成立不到4个月时间,油藏动态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打出了一套以技术发展引领专业化管理新实践的组合拳。

  数据显示,中心10月完成施工1706井次,与7月1486井次相比增加220井次,收入增加370万元,专业化管理的成效逐渐显现。

  “站在新起点,纾解新难题,肩负新使命。”在中心经理李建荣看来,新形势下必须抢抓机遇,创新管理,持续保持创新能力,把常规技术发挥到极致,让特色技术能领跑、关键技术走在前,全力擦亮效益开发的“眼睛”。

  思想先行:摸实情找差距,明优势补短板

  “光纤陀螺连续测斜技术是河口监测独有的测试技术。”“胜采监测应用较广泛的是40臂井径测井技术。”“东辛监测比较成熟的监测技术是注水井测调一体化技术。”……

  这些技术一经亮相,便迅速成为“明星”产品、技术标杆。

  7月18日至20日,油藏动态监测中心召开首次经济技术座谈会,各级管理人员、技术大拿齐聚一堂,对监测技术实力和经营创效能力进行全面检阅。

  “相当于技术的大检阅,家底的大盘点,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学术氛围浓、座谈成果丰硕,真是令人眼前一亮。”虽然已过去3个多月,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中心党委书记张洪伟仍心潮澎湃。

  心潮澎湃的背后,是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提升了对专业化管理的认识,谈出了优势和经营、技术的潜力,思想上碰撞出火花,观念和理念同步得到升华。

  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在张洪伟看来,通过摸实底、找差距、提对策,振奋了精神,鼓足了干劲。

  瞄准“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目标,中心党委明确了“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优化技术提高效益,自主研发争创一流”的“三步走”战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7月下旬开始,中心党委班子成员利用一个月时间开展集基层党建巡察、干部考核和思想动态调查“三位一体”的大调研,把脉思想动态,编发形势任务教育材料,引导全体员工明晰发展路线图。

  两个月时间,他们凝聚形成了“测出油藏价值,支撑高效开发”的光荣使命和“为油藏高质量开发负责终身”的思想共识。

  握指成拳:跨区域施工,整合新动能

  10月18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孤东监测大队测井二班5名生产骨干迎着朝霞,再次踏上赶往临盘油区测试的征程。这是进入10月以来第三次奔赴临盘采油厂跨区域施工。

  “专业化不是简单的物理捏合,而是要追求其有机的化学反应。”张洪伟说,“专业化管理让分散的技术、装备和人员走到一起成为一家人,中心顺势做好内部的资源整合,握指成拳,整合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成立专家委员会,整合监测技术骨干力量,负责技术发展方向、项目引进;筹建技术研究中心,划分4个组合模块;监测大队不再单打独斗,而是联合创新攻关,实现区域联合作战。

  为让先进技术在更大范围发挥价值,中心盘点各监测大队的施工能力,统筹形成包含6大类、50余项技术的服务项目菜单,制作《油藏动态监测中心技术推介手册》。

  9个监测大队增强市场服务意识,分头与开发单位联系,推介中心核心技术,区域优势整合成整体优势,服务油藏高效开发。

  比如,河口监测大队的光纤陀螺连续测斜技术先后在临盘和桩西市场“开花”,取代点测陀螺仪,提高了精确性。孤东监测大队到临盘厂开展硼中子测井、全谱剩余油饱和度等技术施工。

  不求小而全,注重差异化发展。围绕建立“标准统一、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监测业务优势突出”的技术结构体系,每个监测大队不再搞小而全,而是实施测试工艺差异化策略,培育新优势。

  依托强大的资源整合优势和“1+2+2”绩效考核办法的调动,激发了各基层单位的经营活力。孤东监测大队先后承揽了内蒙古大牛地气田气井维护测压、动态监测等外闯项目,走出了用优质专业化服务承揽业务的创效新路子。

  对标追标:走出去学习,追逐监测前沿技术

  10月11日,胜采测试一队施工的STT142-87顺利完成施工,并取得合格测试资料,标志着该队第一口高压水井测试迎来了开门红。

  以前,由于高压注水井井内压力大、危险性高,而且需要定制专门测试工具,无形中提高了施工成本。因此,一直被这个大队视为施工“禁区”。

  如今,“禁区”就是市场,就是效益。9月29日,他们对标兄弟单位纯梁监测大队,主动上门取经学习,补齐“禁区”短板。

  撬动一块小“禁区”,换来一个大市场。在第一口高压测试井取得成功后,负责该项目的测试一队队长王国华很快又收到了一份“大礼”。“30口井的工作量。”王国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王国华的激动,源于专业化管理后,油藏动态监测中心的举措:立标杆,让典型引领新发展。

  李建荣坦言,专业化整合前,长期“割据”作战限制油田动态监测发展视野,成为“井底之蛙”,对外面的监测世界了解得不多,技术研发水平不高。

  为迅速掌握国内监测技术发展方向,他们邀请10余个国内测试仪器研发水平一流的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主动与测井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兄弟单位建立定期交流机制。

  同时,积极走出去,到斯伦贝谢中国公司(北京)、中国舰船研究院北京环鼎科技公司、大庆测试技术服务公司、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中油测井有限公司(CPL)等地学习交流,了解国内动态监测技术发展前沿。

  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中心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内部建标准提质量,推进10余项常规技术标准统一,出台安全、质量等规章制度26个。

  对外立标杆明方向,计划建设技术攻关实验室,重点研发水平井经济测试技术、热采注汽井吸汽剖面测试技术、CO2驱试井解释技术等10项技术,为服务油藏效益开发做好工艺技术储备。

  尽管专业化整合后,中心生产经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李建荣表示,与“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的目标相差甚远,下一步必须坚定信念,奋力前行,心无旁骛抓好技术进步,为支撑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努力提供更先进的监测技术保障。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