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原油产量40万吨左右,鲁胜公司在胜利油田各开发单位中不可谓不小;2017年桶油盈亏平衡点达到68.95美元,鲁胜公司的日子不可谓不难。
2018年前三个季度,鲁胜公司经营业绩考核超交利润4436万元,各项开发指标持续提升。
困境中实现逆袭,鲁胜公司有着怎样的油藏经营精细之道?油田主要领导的评价是:“单位小,资源少,办法多,经营业绩好。”
对症下药
从139万吨坠落到107万吨,发端于2014年的低油价,让鲁胜公司SEC储量从2015年到2017年的3年时间里蒸发了32万吨。加上低油价下效益减产,年交油量从48.25万吨降至42.2万吨,由此带来的是桶油盈亏平衡点从53.02美元飙升至68.95美元。
“2017年公司亏损5.31亿元,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鲁胜公司领导班子经分析认为,必须深入剖析利润大幅度下滑的影响因素,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关键矛盾,才有可能实现突围。
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在完全成本构成中,固定成本占比达到64%,其中折旧折耗占比高达40.54%,3年前,这一数字仅为22.11%。因此,扭亏脱困的关键在于提升SEC储量,降低固定成本,继而降低盈亏平衡点。
分析还发现,不同油藏类型的盈亏平衡点和吨增油措施成本存在着巨大差异。比如热采稠油比常规稠油的桶油盈亏平衡点高出近33美元,吨增油措施成本高出380元。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只要优化产量成本结构就有较大的挖潜增效潜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带来的长停井逐年增加,失控储量525万吨。分析看到,2017年的158口长停井中,高含水和低液井达到120口。因此,治理这两类井也具有较大的增效潜力。
病根找到以后,鲁胜公司开出了四剂药方——源头降本,降低固定成本比例;过程降本,调整产量成本结构;创新降本,提升效益开发水平;管理增效,激发创效增效活力。
药到病除
郭敏是鲁胜公司科研所的一名技术人员,从今年开始,她又多了一个身份,胜二区块的项目负责人。
和郭敏一样,鲁胜公司共有10人通过竞聘成为这样的项目负责人,自主创建团队负责承包单元的油藏经营业绩、开发指标管控和基础工作。此项举措实现了单元目标化管理从指标控制型向经营目标型转变。
在鲁胜公司,每家采油管理区每个季度都要上报SEC储量方案值,但内容各有侧重。这得益于公司开展的分管理区、分油藏类型摸清储量现状,提出下一步增储方向的工作思路。以鲁源管理区为例,他们的开发经营特点是递减率较高、操作成本低,于是采取优化增量投入、夯实稳产基础的措施。经过各方努力,今年鲁胜公司的SEC储量预计提高19万吨,到2020年,预计提高90万吨。
与此同时,他们还立足一体化技术分析决策优化机制和经营决策优化机制,坚决落实管理区自主决策权,把自主权下放到管理区,大大提高了管理区的积极性。今年前9个月,措施经济有效率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阶段增油提高0.2万吨。
鲁胜公司实施源头降本的措施还包括扶长停井70口,恢复储量231万吨,增油2.68万吨。他们与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合作,实现难动用储量经济有效开发,新建产能1.05万吨,效益评价油价降至60美元/桶。
针对热采稠油,以桶油50美元为评价标准,压减高成本注汽量,优化14井次,减少投入1455万元,吨油成本降低150元。鲁胜公司还与注汽中心合作,实行优质优价和按比例分成的结算方式,不断强化增效基础。
通过全过程降本,他们实现了存量价值最大化。截至目前,鲁胜公司消灭了低效单元和无效单元,高效单元达14个,有效单元达16个。
强身健体
鲁胜公司把垦东403、二氧化碳项目和综合大队业务进行了公开竞标承包。实施项目承包后,这三块业务的人员从164人减少到98人,增效587万元。值得关注的是,垦东403项目人员减少幅度达75%,超交利润190万元。二氧化碳项目也不断拓展市场,进入青海等地。
这是鲁胜公司实施管理创新激发创效增效活力带来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鲁胜公司共有413人走出去、动起来、退下来,一年人均劳动生产率从331吨提高到445吨。
在管理增效的同时,鲁胜公司注重创新驱动降本增效。在胜二、胜三区的两口井应用降黏冷采工艺,日产油从1.3吨提高到3.6吨。在LFL7-P22井开展多元热流体实验,周期增油654吨,创效20万元。在王68-27井开展径向钻孔工艺试验,实现日增油7.4吨。
风险合作也成为鲁胜公司的创新之举,实现风险共担、互利共赢。针对潜力大、成本高、风险高的油井,通过价格谈判和风险承包降低作业、注汽和技术服务费用。今年共实施8口井,累计创效2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