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辛采油厂先后治理高耗水井20口,日节约运行成本3.3万元,实现流场转换、开发效益双提升。
所谓高耗水带,就是注入水量大,驱动剩余油却少的区域。
“如果说,地下原油是在地层沙粒的空隙中流动,那么在注入水的推动下,原油的流动速度会加快,沙粒间的孔隙也会被刺大。”对于高耗水带的进一步解释,副所长李晓军说,“在这类阻力减小的区域,注入水会快速涌入,久而久之就成了水流的‘高速路’,不仅影响剩余油动用,还成了徒劳无功的高耗水。”
把水从地下采出来需要能耗,处理采出水需要能耗,把采出水再次注入地下还需要能耗。为减少这部分无功能耗,东辛厂从成因分析入手,在断块油藏类型、储层物性、井网井距、注采强度等方面,立体认识和分析断块油藏高耗水带的形成过程、强弱等级以及分布规律,并制定不同对策,配套注采耦合、分层采油、流场转换等技术。
电泵井辛68斜127就是一口典型的高耗水电泵井,处于辛68-113井组注水主流线,含水98.6%。为减缓该井组的高耗水状态,技术人员把辛68斜127卡改转抽的同时,提高了整个油藏注采比,改变原有流线,动用低含水区剩余油。“虽然电泵井日产量降低了1.1吨,但整个井组含水下降了,每天增油2.1吨。”谈及这个井组,区块长于春先的效益账精细得很。
截至九月份,20口高耗水电泵井科学转抽后,每天少产水176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