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专业化管理红利——天然气销售公司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今年前9个月,油田天然气在产气量、交气量、商品量实现了“三量”齐升,天然气销售公司经营绩效在利润单位考核中排名第一。

  在天然气销售公司经理吕学川看来,成绩的取得是公司依托油田“1+2+2”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有效激发基层的积极性,释放出了专业化管理带来的红利。

  员工绩效工资相差3000余元

  在月度绩效考核中,绩效工资差距让许多人非常吃惊:三级单位员工差距达1000元,最高相差3000多元。

  差距是今年天然气销售公司细化绩效考核政策的结果。在公司奖惩兑现方面,基层员工按照油田绩效考核办法实现多干多发、少干少发。

  此外,实行机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承包基层班组制度,他们30%的绩效工资与基层班组的效益情况直接挂钩。“这种制度倒逼机关科室人员到现场不仅是检查问题,更是对基层的一个大整改。”吕学川认为此政策能让机关人员和基层上下一心,真正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基层员工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差方面有差异,如何用绩效体现出员工的工作价值?

  公司建立了内部市场体系,形成内部销售和劳务市场,采购、输气、配气、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享有对应的服务价格。每个环节都成了独立经营的主体,绩效工资与销售利润直接挂钩,“让员工清晰感受到每一立方米的天然气都有它的价值”,促进全员全过程从“接管气”向“经营气”转变。

  公司还搭建了经营考核管理平台,让内部市场体系顺利运转,工作量、营收情况等指标公开透明,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考核到每名员工。

  在班组内,实行班长竞聘制,班长能够自主选择班员。班组长的绩效工资与带领班员创效的能力直接挂钩,如果连续3个月不达标,会被直接免除。

  输差综合指标降低4.9个百分点

  对于天然气销售公司的人来说,天然气就是他们的饭碗。输差反映着公司的管理水平,输差治理是公司效益的最大体现,输差降低多少反映了基层员工挖潜效益的能力。

  天然气业务自去年七月实现专业化管理后,天然气销售公司管网覆盖面、工作量都骤然加大,这对于管线隐患排查治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输差治理、降低输差成为当务之急。公司生产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巫湖明介绍,在降低输差方面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大用户抄表力度、提高天然气仪表准确度,大力消除穿孔现象等。

  公司今年改造更换了200块老旧计量仪表,每天降损耗约2万立方米;庐山路配气站南北天然气管道进站计量改造完成,优化了公司计量输差监控管理。对于偷盗气现象,公司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打防并举,以打促疏”的思路,不断加大管线巡查力度,对偷盗气现象零容忍,始终保持输差治理高压态势。

  孤岛3号配气站向孤东1号集气站输气线路上,输配气中心创新应用“分段式治理”方法,将全程25公里管线划分为4段进行管理,采取测线解剖周边地理环境、研究整理往年参与管理单位相关资料、拜访附近工作过的老同志或居民、加大徒步巡线力度4项措施,让一条千疮百孔的废旧管线恢复生机。

  多项举措同步实施,效果立竿见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输差同比降低4.9个百分点。今年9月,在此基础上又降低了1.7个百分点。对于数亿立方米的总气量来说,这个数字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表明避免了天然气的大量流失,到手的都是真金白银。

  90名管理人员充实到一线

  今年三月份,公司压扁管理层级,撤销四级单位10个,精简压缩管理人员90人。6个三级单位直接管理50多个班组,压减人员全部充实基层一线操作班组。“撤销四级管理层就是要做实基层、压实责任,提高上下工作连接的及时性。”

  90人,占到公司总人数的九分之一。人员充实到一线,为基层及时补足了新鲜力量,助力拓展更多市场。部分优化出来的人员投入到集气站,解决了专业化改革进程中人员回归采油厂、集气站没有员工的现状。

  对于员工来说,从事专业工作是提升技术的最好方式。依托技术优势,公司今年劳务输出员工40名,分别承揽了天然气输配站的管理和管线巡线业务、过磅计量工作等专业技术工作,签订合同额在200余万元。

  公司今年在LNG、CNG、零散气、边缘井业务上均有所突破。在拓展LNG方面,新增贸易商6家,销售收入同比增加62%;在开展零散气回收项目方面上,与开发单位接洽,落实零散气回收点,预计今年回收近1500万立方米。

  公司业务实现量价齐升,生产经营形势持续向好。随着“气代油”工作持续开展,吕学川对于实现公司2020年扭亏脱困目标信心满满。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