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底,用3个月时间提出井位目标156口,被油田采纳120口,在三季度勘探劳动竞赛中,勘探开发研究院超额完成任务目标,为确保完成年度7000万吨储量任务奠定基础。
2018年上半年,油田勘探工作遭遇困难,截至7月份,勘探工作量仅完成全年任务的33%,处于“时间已过半,任务远未到半”的被动局面。
7月13日,油田启动勘探劳动竞赛,要在三季度打一场攻克“789工程”的高效勘探攻坚战,即把井位设计等前期工作控制在70天内完成,发放80口井位,完成9万米进尺。
指标任务下达后,研究院配套制订劳动竞赛实施方案,通过分解任务、传递压力,做到责任落实不留空白、压力传递不留空档,扎实推进三季度勘探劳动竞赛。
深化勘探总师负责制,将指标任务与负责领导相挂钩。一方面,研究院领导及科室负责人到研究一线指导工作,与研究人员一起研究方向、出谋划策、寻找目标;另一方面,严细“三级把关”,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部署井位,做到观点合理、图件到位、资料齐全,确保井位质量数量一体化。
强化一体化融合,大幅提升联合攻关效率。开展东部技术研究室对西部探区,西部技术研究室对东部探区的交叉式联合攻关,实现了胜利东西部理论技术上的快速融合。面对部分研究室探区区带多、任务重、人员不足的问题,研究院通过打破研究室界限加强内部人才流动,实现了人员上的优势互补,为井位部署工作提供了保障。
竞赛期间,为了与时间赛跑,加快运行步伐,科研人员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据不完全统计,研究室科研人员人均周加班时长20多小时,充分展现出同心协力、砥砺前行的风采,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保障了部署优质高效,实现了井位储量双丰收。
据了解,劳动竞赛期间,勘探开发研究院重点加强了埕岛、春风等油田增储区块的评价部署工作,通过加大新部署探井实施力度、加快老井复查和试油测试进程,分别在东部老区定井位96口,西部探区定井位24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