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缝”中重新认识油藏全貌

  “新投3口井均实现自喷。”这是断块结合部辛76斜13井区得名的起因。目前,东辛采油厂通过油藏再认识,已落实断块间结合部10多个,新增储量近300万吨。

  结合部是地质技术的常用词,通俗地讲,是在已经投入开发的各断块之间,因资料不全、认识不透,或构造落实难度大的那部分区域。而且,这类区域直到成功开发才会起名字,不少技术人员视这里为“骨缝”,肉香但难啃。

  “并不是没地儿找油了才想剔‘骨缝’。”对于这类油藏的再认识,刘云兰说,“只有重新全面认识‘骨缝’,才能更精准地了解地下全貌,更好地经营油藏。”

  刘云兰是东辛厂地质所动态室支部书记,主管新井运行和动静结合。这几年,最让她欣慰的断块结合部就是辛76斜13井区,而这个区域的发现源自于东辛人惯有的“算计”

  “打一口新井要700多万元,但多兼钻一个层只需要几万、几十万元。围绕在辛76斜13井区周围的营72断块,沿边几口井当年兼钻了沙二13-15层段。”刘云兰介绍。借着这部分资料,他们先后部署了辛76斜13、斜14、斜15,3口井均自喷生产,截至目前已累计产油4000多吨。这一效果奠定了他们对地质原貌再认识的信心。

  能解释自喷现象的理论支撑是“憋压”。然而,在之前的地质成果中,这个区域属边水开启型断块油藏,不会出现憋压自喷现象。新井的种种迹象在质疑这一认识的同时,也隐约描绘了一条全新的断层遮挡。几个月后,一段10米长、贯通井区南北的断层替代了井区底部原有的人字形小断层,也掀开了辛76斜13井区的开发新模式。

  他们紧接着在构造高部位设计了辛76斜16井,腰部设计了辛76斜17,六月份先后开井,分别日产油9.2吨、6.7吨。随后,又完善了注水井辛76斜更3,区域内的注采井网得到完善,盘活了一块含油面积0.29平方米的产能阵地。

  像这样断块结合部的再认识,在东辛厂不胜其数。通过老井营13-10井资料再认识,技术人员又发现了相邻断块结合部营13-10井区,已部署新井5口,正在实施中。

  断块结合部这样的“骨缝”潜力带来了效益,也让东辛人一步步重新认识了油藏全貌。今年,他们还研制了网络版动静矛盾再认识的流程监控平台,对油藏的每一个再认识都会在网络中步步流转、详细记录。“即使管块的技术人员有变动,这些潜力和认识也能在网上有迹可循。”刘云兰说。目前,他们又发现了辛34单元西部的辛114结合部,正在进行进一步深入重识。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