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专项治理效果初现

  历时一年,油田2017年开始治理的“双低”单元中有15个单元见成效,日产油水平由治理前的251.3吨上升到381.6吨,综合含水由治理前的84.2%下降到80.5%,增油降水效果显著,稳产基础得到有效夯实。

  “双低”指低采收率、低采油速度区块单元。为发挥“双低”单元对油田提质增效升级的支撑作用,补齐开发短板,成为效益稳产的重要抓手,油田成立了 “双低”单元治理项目组,进行专项研究治理。

  围绕如何在老区存量中做出增量,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年通过深入分析油田1127个单元的开发状况,筛选出269个低采收率、低采出程度的“双低”单元作为挖潜对象,提出“聚焦低效潜力单元,深化油藏认识,夯实高效调整基础”的对策方向。

  为保障项目运行,研究院成立了由专业科室组成的项目组,持续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项目组制定了“双低”单元筛选评价标准,并按照“先易后难、技术成熟、效益优先”的原则,筛选出优先治理单元,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分年治理规划。

  按照工作部署,2017年、2018年勘探开发研究院先后2批次对采收率低于15%、采油速度小于0.3%的治理单元,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共41个区块,覆盖地质储量8449万吨。

  经过前期研究,科研人员认为基础地质认识不到位是“双低”单元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断层的描述与组合认识不清,砂体发育及油水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

  “有些‘双低’单元的基础研究非常非常薄弱。”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综合规划研究室室工程师张海燕连用两个“非常”来形容“双低”单元的基础地质认识程度。

  面对“双低”单元治理工作的难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采油厂做好院厂结合,充分了解区块具体情况,把研究重点聚焦到基础地质研究上,开展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找出“双低”单元的潜力方向。

  牛庄油田牛20块是1983年投入开发的低渗透区块,也是先期进入现场治理实施的“双低”单元之一。目前该区块共有完钻井91口,含油面积7.0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894万吨。1993年经过大规模压裂后,由于当时研究不够精细,压裂裂缝与井网不配套,注入水沿裂缝窜进,造成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甚至部分油井水淹,产量大幅下降。

  “这个区块的治理方向是解决主力油砂体水淹和非主力油砂体经济有效动用。” 勘探开发研究院“双低”单元项目组成员、院专家兼低渗透油田开发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张传宝介绍。

  通过对该区块的重新精细研究,科研人员建立了更加精细的地质模型,分析开发矛盾,提出老井侧钻、补孔改层、注采调配等治理措施,目前已经完成4口油井的补孔改层工作,单井日产油由措施前0.4吨,提高到4.4吨,平均单井日增油4吨。

  经过一年的治理,先期进入矿场治理的15个单元,油井开井数增加23口,日产油水平提高了130余吨,综合含水下降3.7个百分点。

  据了解,胜利油田“双低”单元数量多、储量大,是重要的产量增长点、效益贡献点,“双低”治理势必成为油田提质增效的长期重点工作。下一步,项目组将做好关键技术提升与总结,形成不同类型油藏、不同低效原因治理模式,为同类“双低”单元的治理提供示范引领。同时,将提前启动2019年“双低”治理单元潜力摸排,稳步推进油田“双低”单元治理工作。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