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业化的活力充分释放


  这是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上半年,共完成作业工作量6307口,超进度计划46口;实现劳务收入6.6亿元,超进度计划1314万元,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2%。

  这份成绩单源自专业化管理。

  2017年7月25日,油田顺应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需要,成立了油气井下作业中心。作为油田最大的专业化队伍,中心以保障油田效益开发为主线,充分释放整合优势,服务保障和经营创效能力有效提升;破除资源壁垒,促进了资源跨区域流动;做实三级经营责任主体,建立新型市场运营机制,稳步推进特色作业队建设、“作业区”改革,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油田作业工程首席专家、经理朱桂林表示,专业化管理为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为技术集成创新提供了保障,更为质量效益提升拓展了空间。

  转身,由“配角”变经营主体

  过去,作业、特车队伍依附于采油厂旗下,生产经营模式以计划指令为主,更多的是服务于采油厂产量任务。去年11月,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召开首次干部大会,明确提出,做实三级单位责任主体、创效主体地位,赋予7项经营优化自主权,推动由生产保障型向经营效益型转变。

  做实三级,促使各单位在注重生产保障、工作量完成的同时,一切向价值创造聚焦,强化作业质量管理,加快施工运行节奏,提升生产运行效率。上半年,作业系统实现“四减三增”,在一线人员、动力台数、单台动力人员、单班组人数同比缩减的情况下,作业交井数、人均交井数、单台动力交井数均实现新增长。

  定位的转变使管理者的眼光也不再只局限于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今年上半年,纯梁作业大队跨界承揽了东胜公司的油井作业,完成3口井,待作业4口井,预计外部创收80余万元。

  “以前,各家作业大队以保障采油厂稳产为己任,即使作业动力富余,也鲜有人考虑跨界承揽油水井作业。如今,采油厂的任务如果无法满足工作量的需求,我们就通过市场自己找工作量。”中心副总工程师、纯梁作业大队大队长周红星视野更广阔了。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今年,滨南作业、胜采作业也相继进入鲁胜、鲁明等油公司市场展开合作。

  在经营创效的定位下,人员配置也成为影响创效的关键环节。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改变过去“大而全”的管理架构,探索“小机关、大服务”的精干高效管理模式,目前现有35人的二级机关管理服务着近12000人队伍。

  “用最少的人干后勤服务工作,让更多的人向经营责任主体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更有利于中心提质提速增效。”油田副总政工师、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党委书记王培祥把“小机关、大服务”的理念同样贯彻到了基层。

  三级单位后勤富余人员向一线创效岗位流动,组建作业搬迁班、施工准备班等辅助班站,让专业人干专业活,有效释放一线的劳动力和班组创效活力,让一线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干最核心的工作。

  目前,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共成立作业辅助班站19个,平均作业占井周期同比缩短0.3天/井,作业时效同比提高1.5%。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有本关于提质增效的账:整个中心年施工油井达10000口以上,若单井施工周期平均缩短1天,按每口井日产油3吨测算,就能增油3万多吨,对整个油田稳产开发而言,效益不可估量。

  联手,推倒资源封闭高墙

  今年6月,纯梁作业大队作业2队来到40公里外的胜利采油厂油区进行作业施工,完成了胜坨1-4-111和胜坨1-3X632两口井的施工,实现了专业化改革以来的首次跨区域作业。

  过去,各属地作业大队各自为战,各家干各家的活,虽然不是竞争对手,但资源却无法共享,无形中筑起了一道封闭墙。

  采油厂之间的作业工作量在不同时间段都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处于平稳期的采油厂作业井少,人员和动力富余;而需求量大的采油厂却只能另想出路,将活给外部队伍干,间接造成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专业化管理让所有作业大队变成了一家人,通过形成“中心—片区—属地—三级单位”一体化生产运行格局,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

  上半年,桩西、胜采、滨南、纯梁等9支作业队伍克服驻地远、地下情况不熟等困难,实施跨油区作业,以严标准、快速度、高质量赢得了甲方好评。

  “集团作战让我们更加灵活主动地调剂动力、设备等资源,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攻坚战,保障属地生产。”中心生产技术部主任孙宝京对发挥集团优势保障效益开发信心满满。8月初,为保障胜采、孤东属地作业工作量,中心先后跨区域调剂10台动力,累计交井12口。

  特车区域互动调剂和跨区域协作联动也紧跟其上。今年年初,油气井下作业中心积极搭建推行片区车辆共享微信平台,每天公布富余车辆和需求情况,不断挖掘各属地特车资源潜力。泵车、罐车、吊车、卡车四大主力车型报勤率、出勤率、正点率显著提高。

  上半年,北部片区内共享车辆347台次,节省外雇费用38.5万元。纯梁、滨南特车大队跨区域施工730台次,减少外雇运费104万元。

  共享,打破特色技术壁垒

  作为油气井下作业中心直属单位,技术科研中心是油田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门研究作业技术的单位。

  调研显示,各个作业大队过去结合属地油藏实际和作业特点,培育形成了一批有自身特色的作业技术。胜采作业大队擅于快速修井技术,防砂作业是孤岛作业大队的优势,纯梁作业大队则专长不压井作业……这些技术解决了各属地个性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缺乏面上推广和规模化应用。

  专业化整合打破了技术壁垒,加快了技术交流融合。“能够满足不同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和不同措施类别的作业需求,提升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朱桂林希望通过特色队伍打造,全方位提升作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力保障油田效益开发。

  打造特色作业队伍,不是简单地把队伍打造成防砂、硫化氢等专业化作业队,而是培育工具系列化、技术系统化、建设整体化的作业队伍,每个作业队手中既握有常规技术,又拥有核心的撒手锏技术,让每项作业都能体现速度、质量,有技术含量;让每一口作业井的施工都优质高效、低成本创效益。

  目前,特色作业队建设方案已经出炉,首届技术研讨会即将召开,特色队伍建设正全面推进……

  深化专业化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

  点 评:

  专业化重组是推进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提效率增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油气井下作业系统整合顺应国企深化改革方向,符合集团公司决策部署,也是油田发展的必然要求。成立分公司油气井下作业中心,为资源资产优化创造了条件,为技术集成创新提供了支撑,为效率效益提升拓展了空间,根本目的是提高井下作业效率效益,推动油田提质增效。要树立全新思维理念,坚决破除依赖、等靠要、本位主义“三种思想”,工作思维上由指令型向市场型转变,经营理念上由生产保障型向经营效益型转变,安全意识上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发展观念上由简单生产型向技术创效型转变。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