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原油产量损失降至最低


  8月14日至20日,第14号台风“摩羯”和第18号台风“温比亚”先后袭击胜利油区。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油区先后遭遇年初以来最大风和东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雨。

  罕见的密集台风累计造成油田6kV至220kV线路停电510多条次,影响油井11000多口,直接影响产量11000多吨,上千个井场被淹,数百台设备损坏。

  面对灾情,一场围绕将损失降至最低的自救行动迅速展开。油田第一时间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油田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并到现场查看受灾情况,各单位全力以赴做好人员撤离、设备维护、应急抢险和灾后恢复等工作。两次台风过境,油田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环保事件。

  未雨绸缪 超前防护

  台风是天灾,风力和降水量巨大,这一点很难精确预测,但防御措施可以提前安排部署。

  8月15日上午开始,油田近海风力增强,最大风力为北风12级。油田下发风暴潮红色警报,要求各单位做好防御工作,确保安全。19日,油田连续下发大风防御通知和台风橙色预警,要求各单位严格执行“两特”带班制度,涉海单位生产人员及时撤离,确保人员、设备安全。对易泄漏、易积水、易漏电、易坍塌的部位加密巡查,提前采取消减措施,保证风险受控。

  预警下达后,各单位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做好防御工作。桩西厂立即把沿海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提前做好防风、防洪排涝等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做好海堤监控工作以及人员、设备安置工作;河口厂各采油管理区同步启动灾害天气生产应急预案,对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压力容器等关键部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大王北、飞雁滩等涉海生产单位将人员全部撤离至安全区域。

  每次恶劣天气到来时,首当其冲的总是电力系统。此次连续两次台风带来的大风,虽然造成部分线路停电,但油田没有发生一次倒杆。

  “杆坚强”源于油田不断强基础、补短板。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油田分公司代表孔凡群反复强调,基础工作做不好,有再多的亮点也抵不过一块短板、一个弱项。只有瞄准薄弱点,消灭短板,才能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夯实。

  电力分公司组织开展“查隐患、消缺陷、减事故、保运行”专项工作,对线路拉线缺失、杆塔基础、构件缺失等隐患缺陷进行“拉网式”摸底整改,共消除各类缺陷6161处,采取措施提升杆塔稳定强度,110kV、220kV线路补打拉线61条,更换拉线83条,补装塔材12基,及时发现和处理重大隐蔽缺陷,提升了电力设施的本质安全。

  抓“三标”就是抓安全、强管理、创效益。油田各单位将“三标”建设作为基础管理的底线和标尺,全力补短板,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雨季来临之前,现河采油厂就完成了80余个油水井现场、道路的先期整修工作;东辛厂深挖细找制约“三标”建设的症结难点,推行问题整改销项运行机制,将重点落在现场、关键抓在岗位;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孤岛作业519队建立《“十二分制”管理手册》,根据岗位的安全责任和特点,配发A、B、C三类上岗证。

  突出补短板,把工作做在日常,油田现场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隐患问题变少。石油开发中心胜海采油管理区采油四站在两个月里,先后整改隐患问题25项,解决“三标”问题87项,各项生产指标的不断向好——生产时率提高了3.51个百分点,油井工况合格率由66.1%提高到97.1%。现河史南管理区原油日产从480吨增至535吨,躺井率从最高时的6%降至2.8%;纯梁厂梁南管理区创出了45年长周期安全生产的优异成绩……

  主动作为 有序应对

  19日晚上,油田主要领导在生产指挥中心盯到深夜,实时了解各单位影响情况。当晚,强降雨共造成10座变电站主控室和开关室进水,情况十分紧急。如果不及时拉路,一旦主要设备损毁将会危及电网整体安全,恢复供电的周期将会更长,影响将更大。

  主动拉路确保了设备的安全,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油田紧急调集10多台强排泵,加大变电站的排水力度,保证最短时间恢复供电。

  孔凡群强调,干部员工要树立“安全第一”理念,恶劣天气虽然给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但决不能盲目抢开设备,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

  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油田分公司总经理郭洪金连夜来到受灾严重的辛四变电站、河50变电站、机厂变电站现场查看受灾情况并指导抢险救灾措施。

  20日清晨,台风“温比亚”还未完全过境,油田领导孔凡群、郭洪金、乔恩言、张宗檩等领导再次来到生产指挥中心,听取“温比亚”对油田生产生活的影响汇报,安排部署应对措施办法。

  油田生产指挥中心的人员按照生产生活并重,优先恢复生活的原则,通过生产指挥系统重点关注油田各区域的风力、潮位、降雨量等信息,运用视频集成应用平台查看重点内涝区域的灾情,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排涝措施,积极协调东营市支援排涝设备,统筹调度应急救援中心、电力分公司、供水分公司、胜大分公司、公共事业中心等专业救援队伍,对家属区受灾较重的东辛采油厂、胜利采油厂等单位,紧急抽调部分生产骨干充实到应急排涝的一线,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生产指挥中心每四个小时就对各开发单位生产恢复情况、各居民小区水电恢复情况、排涝进展、垃圾清理外运情况、卫生消杀工作开展情况、公共设施恢复进度等工作督导,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于灾情较重的区域由机关责任部门和二级单位共同负责,直接到现场指挥抢险工作。通过科学指挥,多方协作,高效联动,至23日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孤东采油厂海堤管理站紧急启动油区各排涝泵抢排雨水,油区积水面积在最短时间内减少到可控范围内,将台风对原油生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胜采厂采油管理六区党支委成员马不停蹄带领干部员工战斗在各个排水现场,清理油区主要道路的倒伏树木和断枝,“雨歇人不歇,水不退,人不退”。电力分公司草桥地区的东黄一号站内水退去后,电力分公司修试公司开关、保护、试验三个专业25名精干主力人员,对设备全面检修、测试校验。紧张高效的12小时后,东黄一号站恢复送电。

  在这场救灾工作中,每名员工始终以百分之百的状态投入战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保油保生产。

  算效益账 将损失降至最低

  台风过境,带来了大风和巨量降水,对油田生产造成的影响较大。在无法避免损失的情况下,油田在“安全第一,有序恢复,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下,尽可能将损失降至最低。

  恶劣天气影响下,油田最根本的损失是油井无法正常生产造成的产量损失。高效恢复生产,是一门学问,其核心是油藏经营管理。

  生产运行创造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产增效,创造正面价值;二是灾后抢险,减少负面价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油田各管理区都有一个生产恢复预案。该预案是管理区将安全环保风险管控、“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以及油藏经营模型结合在一起,将高效、低效油井排序,制订生产恢复预案,形成合理的开井顺序。当停井发生后,根据恢复预案,先开哪口井效益最大一目了然。

  胜采管理一区注采103站全力排水,来电的第一时间先把产量高的优质井迅速开了起来。纯梁厂将雨后油区排水、重点井整修、拉油井道路修复作为重要工作,确保将暴雨带来的生产损失降至最低。

  有了顺序后,时间成为影响效益的关键点。在灾后恢复工作中,“四化”建设的效果得到很好的体现。受影响的油井中有3000多口井使用了远程开井,不仅大大缩短了开井时间,还将现场人员溺水、触电等安全风险大大降低。现河厂现河庄采油管理区,在恢复供电后的15分钟内就完成了104口油井的开井工作,将产量影响降至最低。河口厂采油管理三区利用远程监控线上技术,实时巡检监控管网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清洁生产工作及时到位。

  有序恢复生产的同时,恶劣天气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隐患也成为各单位查缺补漏的重点。桩西厂集输大队重点对低压线路、用电设施、排水系统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做好雨后检查整改、维护保养和设备恢复工作。

  截至目前,台风“摩羯”所造成的输电线路故障、油井停井已全部恢复,而“温比亚”对生产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截至25日,“温比亚”造成的输电线路故障全部恢复,约350口井因井场积水严重无法恢复生产。井场积水严重同时造成注汽、作业、钻井搬迁安装、单井拉油等工作受阻,导致后续生产运行受到影响。下一步油田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生产恢复工作,努力将原油产量损失降至最低。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