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合成天然 表面活性剂驱增油3万吨

  今年上半年,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微生物中心继续发挥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作用,在滨南、现河以及金家等稠油油藏应用20余井次,已开油井见效率达到80%。该项技术已在现场总应用153口井,累计增油30171吨。

  该项技术来源于微生物中心承担的中国石化“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高效生物表活剂的开发”项目。经过6年的攻关研究,科研人员在油田用生物表活剂高产菌株、发酵工艺和驱油体系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建立聚联乙炔囊泡表面活性剂分子探针高通量菌种筛选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菌株的筛选效率,缩短筛选周期90%以上;采用双阶段连续发酵工艺,实现了生物表活剂的低成本高效发酵,使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时间缩短80%,发酵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单罐年发酵能力达到800吨;研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内源微生物驱油体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物摸驱油效率达到12%,比单纯内源微生物驱油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科研人员最终建立了以生物表活剂发酵为主体的三种采油应用体系,分别满足了内源微生物驱断块油藏、低渗透油藏、稠油油藏的开发需求。

  项目建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在油田现场应用153口井,平均单井增油210吨,累计增油30171吨;研制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降黏体系在稠油油井中应用200井次,累计节省电费、作业费等共计180万元。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