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增储攻坚战

  井位设计等前期工作控制在70天内完成,8月底前要发放80口井位,三季度完成9万米进尺……

  这样的井位数量和工作量是平时的3倍。

  进入三季度以来,针对严峻的勘探形势,油田组织开展勘探劳动竞赛,明确目标任务,吹响增储保卫战号角。

  作为油田地质“参谋部”,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面对数倍于平时的井位工作量,急油田之所急,为油而战,主动加压,加快运行节奏,勘探科研工作连轴转,誓要打赢“789工程”高效勘探攻坚战。

  转思路,求突破

  近年来西部勘探进入困难期,寻找到规模储量难度越来越大,科研人员积极转变思路,力求新的突破

  6口井的任务量,已经让勘探开发研究院准噶尔西部勘探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徐佑德感到头疼。

  “完成今年的储量任务难度很大。”徐佑德说。

  2018年,西部探区预定的储量任务是1000万吨。胜利西部探区曾经以一年发现一个新油田的成绩快速发展,经历过高速发展,受制于西部地质条件复杂、研究难度大,勘探开始进入困难期。

  准噶尔西部勘探研究室是西部探区储量上报的大户,今年16口的井位任务本已完成,但劳动竞赛上又给下达了6口井的任务。

  “前几年西部上报的储量主要在准西地区,其中2016年便一次性上报了1500多万吨控制储量。”徐佑德说,“目前老区已经进入挖潜阶段,大规模储量区块已经不好找了。”

  而准中地区的勘探形势亦不乐观。“埋藏深、勘探程度低、投资大成为不利条件。” 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任新成表示。

  面对当前勘探形势,科研人员转变工作思路,寻求新的突破。在准西地区车排子凸起等勘探程度高老区,寻找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的层系挖潜力;在准中四棵树等勘探程度低的地区,加快推进研究工作,力争发现新的储量阵地。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目前准中低勘探程度区已初步明确2~3个井位目标,准西地区也明确了3~4个井位部署方向。

  “8月底,这一轮井位有望汇报。”任新成说,“通过这些井的实施,我们力争在胜利西部探区取得突破,发现新的增储阵地。”

  定下一个目标,坚决完成

  对于每一位奋战在岗位上的科研人员来说,都朝着自己定下的任务目标无私奉献,他们追求的是使命必达

  午夜2时30分,黄铮才结束自己的工作。

  她是勘探开发研究院沾车勘探研究室沾化项目组组长。沾化项目组负责渤南和孤岛两个地区的勘探部署工作。自劳动竞赛开展以来,正赶上渤南地区四扣和罗家—垦西2个区块的新三维地震资料出站,这是今年两个重要增储阵地。新三维资料的层位解释关系到一切后续工作的开展。

  年初以来,勘探开发研究院沾车勘探研究室打破原来班组设置,成立项目组。黄铮作为项目长,各项任务安排、生产运行、项目组管理……所有工作需要她操心,白天很难挤出大块时间做资料解释工作,周末和晚上便成了“黄金时间”。

  7月28日,本是周末休息时间,为按照定下的时间节点完成工作,黄铮在办公室做着资料解释,直到第二天的凌晨2时30分。

  黄铮说这段时间不光是她一个人这样,研究室的同事基本都是这样,都在跟时间抢进度。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工作,黄铮把孩子送回父母家,想念了,娘俩就视频聊一聊。

  三季度勘探劳动竞赛,沾车勘探研究室承担了21口井位任务。随着勘探程度越来越高,老区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他们还是在罗家—垦西地区、四扣洼陷、三合村洼陷及车西洼陷等地区落实了勘探目标。

  去年在车镇地区获得勘探大奖的车镇项目组组长石泉清说,今年他的任务就是当好助攻手,和同事一起多找几个好的目标,争取新突破。

  全员下好一盘棋

  好的激励政策让科研人员工作劲头十足,围绕井位部署,所有人朝准一个目标方向前进。

  8月5日,桩西地区的5口井位完成画线工作,加上前期青东地区确定的3口井位,三季度劳动竞赛以来,勘探开发研究院滩海勘探研究室已经定下了8口井位。

  “竞赛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院专家兼滩海勘探研究室主任杨贵丽总体满意井位部署进程。

  为完成三季度劳动竞赛任务,滩海勘探室确定了孤东、桩西、青东、埕岛—桩海、孤北洼陷、潍北地区6个重点区带。“除了已部署的8口井位外,在埕岛—桩海地区预计可以提出8~10个井位目标,孤北洼陷预计4~6个目标,潍北地区预计3~5个目标。”杨贵丽对完成任务充满了信心。

  “这个信心是有根据的。”院专家兼滩海勘探室党支部书记郭玉新说,既有对区带潜力和目标的把握,又有政策的激励和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干劲十足的劲头。

  今年一季度,滩海勘探室提出的埕北斜822、826等多口探井取得较好的钻探效果,油田根据勘探奖励政策进行了兑现。

  “干得多的、干得好的多拿奖励。”郭玉新表示,职工对这种价值导向都很赞同。尝到了勘探奖励的甜头,职工的干劲自然也足了。

  虽然完成任务比较主动,但井位目标落实下来困难重重。拿桩西地区定下的5口井位来说,有3口在潜山。潜山埋藏深、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分辨能力有限,勘探面临最大的难题在于精细构造解释。为应对井位部署研究中的种种困难,保证任务目标完成,滩海勘探室实行了“竞赛期间无班组”的管理模式,打破班组、区带界限,全室人员统筹考虑、整体部署,在保证区带研究连续性的基础上,哪里有需要人手就集中到哪里,保证了全室工作一盘棋运行。

  桩海新三维地震资料进站以后,需要完成9层构造图的解释工作,构造解释人手紧缺,滩海勘探室就把别的班组的构造解释能手调上来。这种班组间人才的流动,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使每个职工的时间效能最大化,保证了全室各项研究工作的高效运行。

  除了室内打破了班组的界线,研究室之间的人才流动也极大地促进了井位部署研究工作。滩海勘探室就精细构造解释、储层地球物理反演等与地球物理室、勘探方法室开展联合攻关、人才共享,设立两个重点联合攻关区带,引进了3名青年专项人才,充分发挥了院综合研究优势,一切围绕井位部署,所有人朝准一个目标方向前进。

  向东营南坡进军

  在“四个重新认识”的思想指导下,科研人员大胆突破寻找到新的目标方向,他们用事实再次证明勘探无止境

  “勘探无止境”是地质科研人员一句座右铭。

  东营勘探研究室科研人员再次验证了这句话。截至8月7日新的一次井位汇报后,他们共提出并被采纳探井20口,并找到了新的勘探方向。

  研究室40多个人,承担井位34口。东营勘探研究室主任巩建强坦言,他们是这次三季度油田勘探劳动竞赛院里承担井位最多的研究室。

  压力不仅来自井位数量,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井位部署的质量。按照“四个重新认识”的工作思路,东营勘探研究室在本年度第一批新增控制储量上报工作中成绩突出,上报的永安镇油田永斜560井区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513.54万吨,是油田此次上报控制储量中最大的一块。

  在新思路指导下,科研人员精细研究工作,大胆突破寻求新的方向,将目标指向东营南坡。在这里瞄准红层勘探,对红层的复杂构造成因、形成机制进行重新认识,发现了一批有利目标,部署钻探的官斜23、金斜326、金325等井相继获得成功。红层勘探屡获新突破,红层有希望成为东营凹陷南坡下一个重要的规模效益储量阵地。

  巩建强说,三季度竞赛以来,东营室先后对东营北带沙砾岩体、洼陷带浊积岩、南坡红层及中古生界等类型,通过系统梳理储量边界与出油点、油层井,重新认识资源潜力。深入剖析北带沙砾岩体沉积相类型与重建发育模式,重新认识沉积储层等,目前已经取得进展,并在劳动竞赛中取得开门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