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登台亮相油田经济活动分析会,车辆管理中心主任孙培良的典型发言,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特别是汇报中提到的“量变数据、质变数据、没有数据的‘数据’”等三组数据和管理驶入快车道等做法受到众人频频点赞。
2017年9月1日,油田拉开生产用车专业化管理的帷幕。人员从400多人扩大到4000多人,车辆从300多台飙升到6000多台,一夜之间车辆管理中心的体量急剧膨胀。
这是一场有温度的改革。车辆专业化管理,改变了思想观念,提升了经济效益,也让员工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的是车,变的是心
车辆专业化管理,一直被视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风向标”。
车辆集中管理,改变的是车辆的使用和配备制度,丢弃的是领导干部长期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领导干部转变用车观念,公务用车随需随点,流水派车,由过去的“车等人”变为现在的“人等车”,用车总量和用车费用量价齐降。
过去,油田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多配有固定用车,二级机关科室也相对固定值班车,甚至有些基层干部也有自己的“座驾”。生产用车专业化管理后,油田领导带头取消上下班接送、取消固定用车,优化压减车辆1401台,其中两级机关干部用车压减567台。仅此一项,油田年节约成本两亿余元。
以油田社区为例,专业化管理之前,社区单位机关每天用车都在二三十台。如今,平均每个管理机关的用车在七八台左右,工作照样运行通畅,“领导干部从来没有因为压减用车而耽误工作”。
生产用车专业化管理,压减的是公车、改变的是作风、收获的是民心,拉近了领导干部和员工群众之间的距离,员工群众对此拍手叫好。
车辆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人李斌深有感触。过去,他所在的小区每天上下班领导干部都有专车接送,邻居对此也习以为常。一段时间后,邻居阿姨感觉反常:“怎么没车接送了?”“取消了。”“取消了好。”从中他听出了群众的心声。
【记者点评】车改带来的是领导干部传统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思想观念的大解放。这既是社会、经济效益,又是管理、民生效益,更是政治、作风效益。
以最少求最优,用量变促质变
“不舍和留恋”。交出开了16年的奔驰商务车,车辆管理中心河口服务部驾驶员姜鸿玉五味杂陈。
“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几万元,挣的没有花的多,根本没有运行价值,必须停下来。”河口服务部主任薛群众态度坚决。
调查显示,专业化管理之前,车辆忙闲不均,每月单车台班多的20个,少的只有5个,平均不足13个。2017年,油田车辆综合利用率不到75%。
以最少求最优,用量变促质变。孙培良说,作为专业化车辆管理单位,再走规模扩张的老路已经行不通,做精做优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按照“停驶一批、封存一批、报废一批、优化一批”的原则,车辆管理中心压减、封存、停驶、报废富余车辆,消灭低效无效资产,盘活有效优质资产。
上半年,车辆管理中心车辆总数压减21%,单车利用率、单车边际贡献、油耗挖潜整体提升10%以上。其中,单车利用率从75%上升到89.7%。维修公开招标,维修厂家由86家降为33家,据实结算签约下浮9.37%,仅此一项可节约维修费500万元。
车辆管理中心充分释放管理权限,让每一个三级单位自主决策生产运行、自主优化资产人员、自主考核经营业绩,把每个三级单位打造成经营管理、利润创效、风险管控、和谐共建四位一体的“小车管中心”,激发了基层创效活力,进一步提升了经营质量和创效能力。
“对内,提升单车利用率凸显富余车辆和富余人员;对外,开发市场,为富余人员寻找价值创造的舞台。”孙培良明白,守着油田车辆服务这一单一业务显然难以养家糊口,他打出了“内优外拓”组合拳。
发挥专业优势,车辆管理中心相继开拓了校车服务、市政清运、设备维修、能源回收、车辆检审等业务,让富余人员有了新的价值创造平台。
管理队伍“瘦身”、后辅队伍“塑身”、外闯队伍“强身”。车辆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王克孝说,车辆管理中心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并见到了显著成效。
【记者点评】车辆专业化管理坚持价值引领、价值创造,建立了全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用最少的人创造最优的效益,把每一个人放在最适合的价值创造平台上,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员无障碍流动
80公里的回家路,蔺忠德走了18年。
蔺忠德曾是仙河镇区域采油厂驾驶员。45岁的他,结婚19年,分居18年,每周在东营和仙河镇两地奔波。儿子一旦有个感冒发烧,即使开着车,蔺忠德心里也时刻牵挂着;80多岁高龄的父母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他在一线坚守;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有心无力……每次提起家人时,愧疚总会涌上这个男人的心头。18年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解决两地分居,但一直难遂所愿。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过去,人员跨单位流动难,油田不少员工过着“双城生活”,只有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才有机会相见。
专业化管理照亮了蔺忠德的回家路。油田出台无障碍流动政策后,考虑到员工分居两地、困难家庭照顾难的实际,车辆管理中心对203人调整岗位,解决了122名员工照顾老人问题和81对夫妻两地分居问题,让员工群众在专业化管理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前两地分居,感觉自己一直漂着,找不到归属感。如今,从仙河镇调回东营,心终于安顿了。”如愿以偿,蔺忠德现在一心想的是干好本职工作。
专业化整合不仅照亮了蔺忠德们的回家路,也点亮了他们的成长之路。
以往,各家单位的汽车大队都是后勤中的后勤。驾驶员大部分都是工人身份、操作岗位,能够走向管理岗位,是多数人一辈子的梦想。在蔺忠德的记忆里,18年来,他亲历了五任领导,能够成长为中队长、指导员,就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很少有人能够打开这扇天窗。
从现河服务部主任提拔为车辆管理中心的市场开发副总监,李向东始料未及,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
如今,驾驶员是车辆管理中心的主干力量,专业化管理为员工个人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了员工职业成长成才的道路。这是王克孝书记和孙培良主任共同的感受。
【记者点评】打通员工成长通道,实现员工无障碍流动,尊重员工主观意愿诉求,尊重员工价值创造。一流企业做平台,车辆专业化管理为员工成长和个人价值实现搭建了这样的平台。
编者按: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是深化国企改革、落实集团公司深化油公司建设的要求,是推进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两年来,油田围绕核心业务突出、辅助业务专业化、组织运行市场化,加快剥离非注采输核心业务,推进生产辅助业务向油田层面专业化整合,为油藏经营管理提供配套专业技术支撑保障,至目前,先后完成了电力、天然气、生产用车、作业、技术监督、油藏动态监测、注汽技术服务、地面工程维修、应急救援、油区护卫等业务的专业化整合。专业化整合后,各专业化队伍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激发经营活力、释放资源潜力作为目标追求,积极完善专业化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扎实推进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了充分报道专业化整合后,各专业化队伍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营造进一步加快推进油田专业化发展的舆论氛围,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来自专业化管理的报道”栏目,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