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间产值不变利润翻两番

  7月30日,三伏季节,胜大分公司胜明公司门窗生产车间内,氛围同室外天气一样火热。在地源空调带来的凉意中,流水线上的工人挥汗如雨。

  近期,胜明公司可谓喜事盈门:施工4年的中国石化大郊亭门窗项目、旧房改造项目和沙河G区项目进入验收阶段;合同超亿元的中国石化科研中心和新建住宅楼项目进入招标阶段;高档产业玻璃行业,高铁、地铁玻璃订单纷至沓来,67条地铁线采用胜明玻璃;国际市场方面,800多辆印尼线高铁玻璃已送样,美国芝加哥地铁玻璃产品试制成功。

  更让公司经理焦同谦欣喜的是一组数据:采用标准化生产流程后,公司产业玻璃产品合格率从75%升至95%以上,建筑玻璃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公司产值连续两年稳定在8000万元左右,利润从200万元升至900万元,翻了两番多。

  坐拥黄河三角洲第一门窗品牌的胜明公司是区域最大的玻璃生产企业,但发展质量并不乐观,每年8000万元产值,利润仅200万元。在贯彻油田价值引领战略,聚焦价值创造、一切资源向价值创造流动过程中,胜明公司重新梳理产业价值创造链条,在门窗生产和玻璃制造全流程实施标准化作业模式,提升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销售环节引入精准客户服务理念。公司产业玻璃、精品家装、工程门窗三大业务板块,一直共用一个销售部,业务交叉、效率低下,难以精准满足客户需求,年初,他们对销售龙头的组织架构重新构建,按照板块属性,设立三个独立的销售部,规范业务流程,明确人员职责,为不同客户提供优质精准服务。

  公司在产业流程再造中,抓大放小,挖掘自身潜力。金刚网加工原来外协生产,成本高昂,公司改造生产线自己加工,每加工1个节约成本50元,全年节约资金100多万元;公司组织技术人员研发型材穿条技术,穿条1吨型材节约成本1000元,全年节约资金100多万元;高耗电的钢化炉采取避峰就谷策略,月节电3万多元;今年3月,公司所需型材、玻璃、胶类、胶条、木材5大类原材料全部公开招标,节约资金75万元。

  公司利用产业模式变革拓宽价值创造链条。大宗物资采购方式从招标购进变为代理营销,代理产品涵盖五金件、胶类、智能防盗门等,先后与吉斯五金、智能防盗门等多个品牌签订代理协议,开辟新利润增长点,年增效80万元以上。

  胜明公司还抓住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机遇,依托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技术优势,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申报东营高新技术企业,为高质量发展充电蓄能。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