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海洋采油厂生产原油163.27万吨,同比增长了2.1%,超计划0.81万吨;完成利润14.46亿元,超计划6162.04万元。海上油田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等开发指标均好于计划水平。这主要得意于这个厂的“三控一提”工程的实施。
随着海上油田开发持续深入,综合含水超过80%,如何搞好油田高含水期的效益开发是采油厂上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油田分公司代表孔凡群在海洋厂调研时强调,控含水、控递减、保安全是海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实现效益开发的前提。
以控含水、控递减、控成本、提效益为主要内容的“三控一提”工程就成为海上老区开发的重头戏。
海洋厂专门成立了“三控一提”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奖惩措施,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以精细注水为主线,瞄准控含水、提产能两大方向,重点开展提升‘三率’、精细注采调配、强化低产低液井治理三个方面工作。”海洋厂油田开发首席专家王优杰一句话概括了“三控一提”工程的工作重点。
据王优杰介绍,海洋采油厂把持续提升“三率”,作为稳产保效的基础工作来抓。
今年年初以来,该厂对埕岛主体注采井网、注采关系待完善区,加快实施水井投注、补孔卡封和局部完善等工作量,注采对应关系得到完善,注采对应率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完成水井投注1口,转注1口,油水井补孔卡封8口,注采对应率由去年90%提高到90.1%。
他们将水井检修的工作重点从检修细分逐渐向分层攻欠增注和长效细分转变。截至目前,完成水井检修18口,其中细分7口,增加注水层段14段,分注率提高到87.6%,细分率提高到71.4%,水驱动用储量增加107万吨。
层段合格率是衡量分层注水质量和地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不断加大分层测调力度,完成注水测调141井次,氧活化吸水剖面测试24井次,层段合格率由79.2%提高到79.9%。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特点,海洋厂通过精准注采调配来控制含水上升率,提升油井开发效果。
面对平面注采不均衡、层间动用差异大、地层压降大的矛盾,他们将注采调配由原来的以单井增油为目的转变为以调整流场为目的,实施井区油水井整体联动调整、多轮优化的注采调配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利用油藏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在精细井组注采分析、区块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用定量描述认识地下剩余油分布状况和主控因素,指导精准配注到单层。通过以上措施,注采对应关系得到完善,老区水驱开发质量得到提升。今年年初以来,共实施注采调配措施150井次,累计增油1.43万吨。主体馆陶组整体开发形势持续向好,自然递减率3.5%,含水上升率0.6%,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0.9%、0.9%。
提高单井产能,摊薄吨油成本,提高开发效益一直是海洋厂的追求。他们定下了“力争‘十四五’末盈亏平衡油价控制在30美元/桶左右”的奋斗目标。
针对海上油田开发建设成本高、投入大,海洋厂把低成本技术应用作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益的撒手锏。近年来,经过不断配套攻关,形成了以高效海工施工技术、优快钻井技术、长寿命注采技术、低成本油水井修井技术、控水降耗技术为主的五大低成本技术序列,有效降低全生命周期内运营成本,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降本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胜海201井组是海上今年的重点产能建设项目,属于稠油开发。技术人员通过对海上稠油开发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决定对胜海201井组的完井工艺进行优化,根据每口井的不同特点从射孔、酸化、返排、防砂等重要节点入手,配套完善了海上稠油差异化完井工艺。从目前作业完的9口井的试抽结果来看,效果比较理想。不仅平均单井日产油24.2吨,达到方案设计的要求,而且平均单井作业费节省143万元。
海洋厂依托专家决策运行机制,加强低产低效井的治理,着力提高单井产能。他们加强油藏工艺一体化运行,强化低液原因分析,优化治理方案,确保单井设计最优、效益最优。在低液井治理过程中推广氮气泡沫吞吐返排、酸化返排、强化返排、两步法防砂等高效解堵工艺技术,提高地层解堵效果。同时,完善与井下作业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高风险长停井、复杂井承包合作模式,提升治理实效。上半年完成低液井治理17口,平均单井增油10.2吨,日产油增加173.7吨,创利润4634万元,有效期内创利润4.6亿元。
“‘三控一提’是保障海上油田效益开发的基础工程、发展工程,也是降低折旧折耗、优化成本结构最经济有效的举措,必须全力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海洋采油厂厂长张本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