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百分之百达标率——现河厂注采井站“三标”管理达标活动纪实

  达标率100%!6月24日,通过“三标”问题销项管理平台、“四化”视频监控以及现场随机抽查等方式的全面检查,现河采油厂3000多处油水井现场、计量间、配水间已实现全面达标,提前完成了分公司下达的任务。

  创新模式,“三标”推进出实招

  6月20日,闷热的天气让人窒息,稍微一动便汗流浃背。在郝现采油管理区河148采油站分管的河31-130井现场,河111采油站的干部员工正在忙碌于“三标”提升工作。

  兄弟班站上门“踢馆”,自己还得掏腰包“付账”,这源于郝现管理区首创的“班站业务承揽”的激励模式。在完成本站工作量的前提下,鼓励优先完成任务的班站到工作量较大、进度较慢的班站“抢活”,经过管理区业务部门核实后,通过绩效工资流转等方式,奖励相应班站。

  “通过灵活使用新型管理区实施自主权限,有效推进‘三标’提升工作的开展。”郝现管理区党委书记刘辉说。

  4月18日起,现河采油厂开展了“奋战七十天、井站全达标”活动,由注采管理、生产、设备、安全、综治、工农等部门联动,实施以“三对照”“三对标”“三考核”为内容的“333工作法”,对照治理前后、先进标准以及日常节点,对标油田先进、厂内标杆及区内典范,进行厂、区、站三级排名考核,推进“三标”工作落到实处,提前实现了注采现场全面达标的目标。

  四不两直,互查验收重实效

  6月12日,河4-38井现场由于界碑歪斜,且井场边界处有杂草,在现河采油厂史127采油管理区的预验收中被判定为不达标现场。该站的干部和机关承包人均被处以200元罚款,并责令限期整改,而这个问题是被兄弟站的副站长查出的。互查验收、连带考核、同奖同罚,在6月上旬,史127管理区就提前开始了内部验收。

  不仅是史127管理区,现河厂各采油管理区、集输大队自觉加压,在采油厂整体部署的基础上,倒排工期,提前完成“三标”达标工作,并开展站与站之间的互查验收。

  互查验收并非基层单位的专利,自6月19日起,由厂生产技术科相关人员与各单位的“三标”负责人组成的验收小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来到各单位进行相互验收,重点关注整改难度大、反馈不及时、刚刚完成作业施工的油水井现场。

  在现场验收前,采油厂已通过视频监控验收现场2766处,通过“三标”问题销项管理平台销项整改728处,依据“井场界限清晰、干净整洁”“井口设施规范、设备运行正常”“计量间、配水间流程规范、仪器仪表灵活完好”等三大项七小项原则进行验收。对于不达标现场,由生产技术科提供相应支持,责令在三日内完成整改。

  现河采油厂副厂长张丁涌说:“验收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全面消除现场‘三标’短板、盲点、漏项,构建‘三标’管理的长效机制,把注采现场的基础工作做实、做好。”

  目标升级,把标杆当作标准

  在本次验收中,本应一视同仁对待的现场中出现了37个“特例”,这是由各单位推选出的标杆现场,不仅要以三大项七小项的标准验收,还要通过《分公司油气水井“三标”检查考核细则》进行赋分排名。

  37个标杆站中将会评选出一名标准最高的“冠军”,并以此为模板推广、复制到全厂所有井站,推进所有现场都达到最高标准。

  “把标杆当标准,把示范变规范。通过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三标’建设的高峰变为高原。”张丁涌说,“‘三标’工作不能止步于达标,更标准、规范的现场,可以有效保障安全施工和绿色生产。”

  验收完毕,全部达标,这对基层班站来说只是一个开始。6月27日,草西管理区草85站站长李勇带领员工到完成验收的现场除草。“雨后杂草生长得很快,作为标杆站的负责人,就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随时保持现场‘三标’高水平。”

  时刻保持高标准绝非易事,通过验收后,草东管理区制订了“一周一主题”的专项治理活动,针对抽油机设备、走向标识、围堰界沟等问题进行反复规范、提升,确保“三标”管理水平不滑坡。

  近日,现河厂正在紧张筹备“注采井站全面达标”现场会,参观学习评选出的最优标杆现场。“我们将会把‘三标’建设作为常态化工作坚持下去,突出季节特点,提升注采现场的基础管理水平,筑牢采油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张丁涌说。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