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赶往河106-21井现场加清蜡剂。”5月30日上午10点,现河厂郝现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主任高冠一正在通过单兵指挥系统,给远在几公里外现场的河31采油站站长下达指令。
此时,高冠一面前生产指挥系统的组合预警界面上一条“河106-21井发生结蜡”的报警信息正在闪烁,他作出判断的依据正来源于此。与此同时,油井管控人员正利用指挥系统上的示功图巡检功能对该井情况进行连续跟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处理,不到一小时时间,虽然没有走出指挥中心,但是高冠一对油井的情况了如指掌。
一体化决策加指挥管控已经成为油田一线生产运行常态。近年来,油田加快智能油田建设,建起现场生产物联网,自动采集数据,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实时感知、管控和超前预警的智能生产指挥平台。目前,生产指挥平台覆盖面已达到75%。
在智能油田建设中,油田搭建了包括智能生产指挥平台在内的科学决策系统平台、精细管控优化平台,初步建立油田基础设施云,通过数据深化应用,提高勘探开发研究及管理水平。“十三五”末,油田将基本实现智能油田建设目标。
智能油田是将油田资产、资源、活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立全面感知、集成协同、预警预测、分析优化的油田,推动增储上产、绿色安全、高效运营、精细管理,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全油田4.6万口油水井,每天有6.6万多条数据从四面八方传回来。这些数据是评价、决策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依据。
胜利油田地质构造复杂,就像“一只盘子摔到地上,摔得粉碎,又被踹了一脚”。在这个“地质大观园”里,如何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管理水平?智能油田给出的答案是:运用实时采集的大数据完善油藏井筒地面一体化模型,应用监测数据修正模型,应用数字化模型、智能化手段实现油田的高效勘探、效益开发。
建模的前提是对大数据的分析、应用。通过科学决策系统平台,可以实现油田探井施工、开发方案实施的多专业全过程协同,支持研究与决策的科学高效。目前,油田在18个重点区带完成了勘探模型建设,实现勘探研究及管理的过程留痕。油藏模型应用实现油藏动态跟踪研究常态化,主力单元模型化率达到100%,建成“数字透明油藏”。采油工艺实现了管柱自动绘制成图,支持了1.3万口井设计。已建成的勘探、开发、采油工程三大决策支持系统提升了方案部署决策优化水平。
精细管控优化平台,实现油田经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和业务流程节点的有效监管,“三线四区”效益模型对生产经营管理指标进行动态分析、日清日结,对油田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推动实现质量效益最大化。
“大数据是手段,云平台是基础,智能化是目标。”胜利油田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杨耀忠表示,油田发展由以产量向以效益为导向转变,智能油田建设应紧紧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发展。
杨耀忠说,在下一步智能油田建设中,油田将大数据在勘探开发中应用作为突破点,为核心业务提供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数据驱动智能油田创新。针对上游企业推广EPBP(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的简称)和系统集成应用的要求,油田将打造企业级集成云平台,实现基于岗位需求的系统功能定制。
在实现油田生产运营全局优化,提升信息化价值创造能力方面,油田将在大数据一体化建模、大平台集成整合、效益模型优化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实现对油气行业传统流程的升级优化和新型管理区的信息化支撑,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两化深度融合。
目前,油田正快速推进埕岛、春风油田智能化建设示范工程, 2019年完成智能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