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诞生之初3000吨起步,一路高歌猛进,2014年,石油开发中心原油产量跻身百万吨阵营。
稳产动能不足、高成本和成本结构不合理、产量结构与用工总量不匹配……低油价下,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冲击着石油开发中心。
难动敢动,迎难而动,让石油开发中心与生俱来就具备了转型的基因与动能。2018年,石油开发中心快转实创,瞄准目标靶心,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制约目标完成的阻碍,鼓励全员动起来,全力补短板、拉长板、创效益,书写了转型发展新答卷。
明确目标,稳定“压舱石”
作为资源型企业,稳定资源根基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低油价下,石油开发中心商业可动资源贫乏,高效资源接替不足,规模稳产难度加大。石油开发中心科研所所长张明星直言,石油开发中心的开发区块普遍具有品位低、分布散、效益差的特点,最小的区块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
零碎,是外界对石油开发中心资源分布最直观的认识。
石油开发中心党委书记刘加骥坦言,碎是困难,更是机遇和挑战,所以要树立一种价值导向,聚焦以油藏经营管理为核心的油公司建设,聚焦以高效勘探开发、多产效益油为核心的主营业务,发动全员打头仗、打胜仗、当先锋。
凝聚全员的战斗力,石油开发中心发起了“企业讲发展,做员工满意企业;员工讲责任,做企业满意员工”活动(简称“双讲双做”)。
讲和做不是停留在方案里的活动,而是在石油开发中心党委的部署决策里,概念清晰、方向明确,就是不忘中心“企业要发展、员工要幸福”的初心使命,以49美元目标倒逼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党群政工各系统,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主题活动中。
资源是实现发展的重要基调,唤醒地下零碎的、沉睡的油气资源,迫切需要勘探人员解放思想。
科研所副所长闵伟负责滚动勘探,谋划新区产能建设。她说:“过去的研究思路是单一区块评价,现在我们把小区块放在大区带背景下,以面上的突破带动了点上开花。”
以义古30区块为例,科研所将研究对象由中深层向中浅层转变,寻找小而肥的甜点区块。经过反复精雕细刻,做实地质基础,石油开发中心唤醒了一度被雪藏地下40年的义古30区块,新建产能2.7万吨,新增商业储量204万吨,扩大了效益稳产阵地。
站在新起点上,石油开发中心与采油厂深化合作,决定在垦利富11、富111、垦38、垦20断块等区块进行合作开发,储量资源有望进一步扩大。
资源的可持续扩大,必须要有牢不可破的基础做铺垫。石油开发中心自开展“双讲双做”活动以来,通过提质增效活动、全面达标活动、安全质量生产月等载体,一季度工况合格率指标居油田第一。
聚焦问题,寻找突破口
企业亏损是油价惹的祸吗?
在石油开发中心财务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高艳菲看来,高成本才是罪魁祸首。
2017年,石油开发中心平均完全成本57美元/桶。8个采油管理区中,4个采油管理区完全成本高于50美元/桶,高成本产量占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成本高企,不仅让企业深陷亏损的泥沼,而且也禁锢了企业发展的脚步。
围绕“49美元/桶”战略主线,石油开发中心打出了一系列扭亏脱困组合拳:增加SEC经济可采储量和高效投资,桶油折旧折耗下降6美元;优化人力资源,桶油人工成本下降1美元;技术创新、挖潜增效,桶油操作成本下降1美元。
2018年,胜凯采油管理区被列入石油开发中心扭亏脱困的治理对象。胜凯采油管理区平均完全成本74.9美元/桶,每年全靠一个亿的操作成本维持15%的综合递减、十多万吨的原油产量,倘若操作成本削减,产量就会倾泻而下。
“产量和成本就像双手按着的水瓢。”胜凯采油管理区经理李吉慧说,“一旦用力不平衡,就会有外溢的风险。”
有产量不一定有效益,产量高不一定效益高。这句话戳痛的不只是胜凯,兄弟单位也有同感。
咄咄逼人的成本,让大家迅速认识到,压减产量,如果固定成本上升幅度高于操作成本下降的幅度,即吨油完全成本上升了,说明产量有效益,所以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费用尽量保,与产量不敏感的适当压。
胜发采油管理区2017年桶油完全成本也一度高达73美元,但是稀油区块应该是效益绝对值的优势。经理杜晖介绍,胜发采油管理区的成本大头都高在了固定资产上,今年针对“歼灭高成本”,通过转抽、捞油等措施恢复长停井30口,降低固定资产折旧折耗至474万元,深挖闲置资产节约投资900万元,桶油完全成本由73美元/桶降至24美元/桶,实现逆袭。
突出导向,树立风向标
对整个油田来说,效益都是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全员性的问题。每个单位、每名员工都要深转、深创,用新理念推动新作为。
石油开发中心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东营表示,石油开发中心置身活动中,转观念是思想文化工作的范畴,创效益是生产经营工作的铭牌,凸显价值导向和效益操作,才能互相融入、互促共进。
新型采油管理区的建设与推进是转创落地的一步大棋。2017年,科研所率先下放权责,将以往勘探、开发、动态分析的科研定位转变成市场的主体,为基层生产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基层单位自己先算先干,干不了的找科研单位买服务。
石油开发中心副经理郭学刚说,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就是为效益开发铺台子,权责的大胆下放比较有成效,以前机关不想放基层不敢要,现在敢放敢要敢干,这就是变化。
当前,石油开发中心和胜利软件合作搭建油藏经营决策平台,它的应用与推广将是新型采油管理区彻底铺开的标志和印迹。
聚焦效益开发,打造新井、措施精品工程,石油开发中心区分各责任主体对老井措施和新井产量贡献程度,按贡献大小实行效益考核。其中,老井产量产生效益,管理区和科研所按照9∶1考核兑现;新井产量产生效益,管理区和科研所按照2∶8分成。管理区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作为新型采油管理区油藏经营的主体,必须突破惯性依赖,转型发展,才能站得稳、走得远。
目标指引方向。胜科采油管理区将生产现场划区域承包到人,开展“人人增效过千元”活动,实现人均增效5600元,创效热情助推岗位建功,一季度净利润比计划多创800余万元,完全桶油成本49.2美元;青东采油管理区建立技术分析决策机制,把站班划分26个生产单元,单元比拼创效,桶油完全成本33美元;胜裕采油管理区作为“一县一企一管理”新单位,全员以提质增效活动为契机,加强措施研究,新井富1斜6井实现高产量自喷,管理区日增油稳定25吨,总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199万元。
数字的成绩,源于一切工作向价值创造聚焦、一切资源向价值创造流动。
创效见效兑现企业发展的承诺。按照“1+2+2+3”绩效考核,2017年底科研所绩效工资突破历年30万封顶创出180万元历史新高;采油管理区之间同岗位员工人均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