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万千瓦时电量是如何降下来的?

  在东辛采油厂,电量运行曲线很“抓人”:曲线扬一扬,管理层皱眉、员工心慌,恨不能立刻按住曲线上翘的“尾巴”。

  今年年初以来,这条曲线持续下行,让东辛人喜上眉梢。截至5月底,全厂在同比增开油井75口、提液增加6万吨、油气处理多9万吨的情况下,综合电量、电费实现负增长,用电量同比降低1156万千瓦时,效益水平跃居油田前列。

  1156万千瓦时电量是如何降下来的?“投入少、成本低、效益好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我们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让价值创造延伸到生产业务全要素,向用电管理要效益。”东辛采油厂副厂长史文东如是说。

  项目牵引:谁用电,谁负责

  “谁用电,谁负责”,这是东辛厂用电管理的新变化。

  对于油田开发单位,电量是成本构成的大头,仅东辛厂年用电量就高达6亿千瓦时。年初,该厂专门成立开发、工艺、电泵、注水、集输和综合管理等6个项目组,以项目化运作牵引用电管理。

  生产运行科副科长巩发亮是综合管理项目组组长,在他看来,以系统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来运行项目组,是对用电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变革。

  “要产量,更要效益产量。”该厂采油工程首席专家、工艺优化项目组长杨峰说,以前,我们搞开发的都是以“油”为大,“电”是小专业,由专门的部门负责。项目化运行后,原先的“甩手掌柜”变成了“节电专家”,每一份设计都要优先考虑用电成本,少用电、多采油。

  项目化运作告别了“单兵作战”模式,全员管电、治电成为自觉。今年2月,开发、工艺、电泵3个项目组展开高耗低效电泵井“拔、转、治”攻坚战,治理低效电泵井31口,转抽15口,日减液量1377吨,日节电2.34万千瓦时。

  他们还把“三线四区”运用到用电管理系统,严控无效低效液量,累计关停无效油井24口,优化间开低效油井112口,日节电1万千瓦时。

  价值创造:跳起脚来摘桃子

  价值创造深入人心,“毛巾里拧水分”越来越难。为此,该厂建立电量控制基本目标、保效目标、激励目标3个层级,引导全员跳起脚来“摘桃子”。

  “没有计量,就没有管理;没有数据,就没法分析。”巩发亮说,以前,每天的用电量都是从电力所的出口获取,生产、后辅、转供和线损电量都囊括在内,数据异常很难分析。

  他们推进精细计量管理,对9口合作井、协议井和42个生产辅助单位装表计量,细化用电核算单元,后辅电量同比下降40万千瓦时。

  为调动全员节电降电积极性,该厂专门设立“用电管理杯”,对用电指标精优单位一次性奖励2万元,引导全员聚焦“激励目标”。

  辛一区注水泵站精细泵型与外围水量匹配,改造“大马拉小车”,注水单耗减少0.8千瓦时;盐家管理区因地制宜优化产液结构,在日增注320立方米前提下,注水单耗减少0.33千瓦时。

  营一管理区做实抽油机调平衡、降干线压力、“峰平谷”优化、用电治理,同工况对比电量减少187万千瓦时,提液单耗、注水单耗分别降低0.39、0.35千瓦时,用电指标全厂排名第一,摘得“用电管理杯”。

  效益指向:拓展降耗空间

  这是一个特例。通过PCS生产指挥系统,该厂发现辛100斜52井日耗电达846千瓦时,更换新电机日耗电降至221千瓦时。

  “创新驱动是效益的源泉。”巩发亮说,现在管理越来越精细,降耗空间也在缩小,辛100斜52井启示我们,用电管理必须要提高技术含量。

  今年3月,PCS生产指挥系统监测77口油井平衡率数据异常,经过综合系统测试,调整32口油井平衡率,日节电19千瓦时;实施液面、功图、憋压、标定“四步法”管控,优化间开低效油井 112口井,平均单井日节电90千瓦时。

  “以往,1台变压器配1台抽油机是常态,现在1台变压器给10余台抽油机供电,变压器减容超过7成,节电超2成,空间很大。”巩发亮说。他们加快直流母线群控技术应用,对辛50断块、盐227断块等10个区块的92口油井进行改造,减少变压器50台,年节约电费67万元。

  他们还在优化站内工艺上做文章,加快辛一站、102站节能改造项目进程,更新5台新的电脱水器,总运行功率由28.5 千瓦降至15.2千瓦,日节电300千瓦时。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