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直播,看一滴滴油怎样变成塑料颗粒?如何让生产过程安全环保?
今天上午,央视新闻移动网直播节目《“塑战速决”从原材料开始》走进胜利油田,探寻塑料原材料原油开采过程,向广大群众展现现代化油企绿色环保的开发历程,让老百姓更全面地认识塑料的同时,提升全民环保意识。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塑料产品大多是由石油炼化后通过一系列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参加直播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高级专家周庆凡表示,胜利油田的发现,是我国在陆相油气勘探开发,尤其是开发技术和理论方面的一个大的提高。通过活动,观众对陆相油田的开发,对胜利油田包括中国石化都会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跟随央视直播镜头走进油田科技展览中心,观众探寻石油企业如何通过勘探的方法找到石油,怎样通过技术的创新把石油从地下经济高效地采出。
稠油,被石油工作者称为“能站起来的原油”。“稠油的开采与普通原油的开采有什么不同?” 央视记者对稠油开发产生了浓厚兴趣。
稠油开采中,需要向地下注入蒸汽,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开发效果。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胜利油田始终坚持环保为先的理念,实现全过程封闭,并充分利用余热,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在地面,油田充分发挥高原机冲程大、占地面积小的特点替代平常的磕头机,尽可能地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能耗。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地下资源,胜利油田不断探索创新提高采收率技术,尽可能地把原油“洗出来”。 利用多年的化学驱油技术,将原油采油率提高了10%以上,相当于又发现了一个大油田。
随着技术的进步,勘探开发的深入,胜利油田从陆地走向海洋。海上开发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胜利油田有哪些环保措施自然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不让一滴油落入大海是胜利油田的承诺。目前,油田海上年产量已超300万吨。
在海上,油田建设了3个中心平台,安装了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地下采出的原油。处理完的原油通过地下输油管线输送到陆上,处理后的采油污水则通过中心平台再注入地下。为避免洋流对管线的影响,胜利油田定期对管线巡查,避免管线暴露在海底。全过程一滴液体也不会落入大海。
在进入水平井技术展区后,张伟赞叹胜利油田水平井技术发展成就。
这次直播旨在通过对油气生成、勘探开发、石油炼化等的展示,让网友进一步了解石油产业和防治塑料污染的新技术、新手段。
原油在地下的储存状态并不像地面上的水一样,有河、湖泊,而是存在于不同孔隙度的岩石里。
油藏在地下分布比较散,不连贯。如果选择直井开发,则需要打很多油井占很多地。但是一口水平井就可以达到十几口直井所达到的目的。
央视记者张伟说:“技术的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提升有很多好处。水平井节约了场地节约了成本,也是对自然资源的节约。”
西四路和黄河路十字路口的西南角,高楼林立,商铺云集。在高楼中,现河采油厂河50丛式井组的88口油水井正源源不断地将原油从地下带到地面。
河50丛式井组占地0.043平方千米,比分散直井占地减少了0.29平方千米,改变了以往占地多、井口散的传统油田开发模式。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井组相当于用5个足球场的面积,开采着地下84个足球场大的油藏。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胜利油田特别注重绿色环保低碳,科学开发油气资源。由于周边都是居民小区,对噪音控制要求比较高,油田选用低噪音的皮带式抽油机取代原来的链条式抽油机,强化设备和电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噪音控制达到国家标准。
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里,胜利油田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给张伟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通过现场对石油上游企业的展示,让老百姓了解石油产业,也看到胜利油田在开发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现代油企实现开发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统一,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共和谐的绿色开发模式。
废弃塑料污染是世界难题,跟随镜头了解生物降解新材料,看如何运用纳米技术减少塑料用量,还有哪些新技术?结束在胜利油田的直播后,镜头转向位于广东的茂名石化。
本次直播通过央视新闻移动网直播,截至19时,已有4万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