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河口采油厂采油管理十区注采1003站食堂里传来阵阵欢笑声,20余名员工围坐在操作台边,自己动手包起了水饺……这是管理十区“巾帼服务,助力一线”活动现场,也是采油管理十区丰富文化活动中的一项内容。
在家门口办自己的才艺展、在班里讲身边的创效故事、在“点单”式培训课堂上练本领……一系列创造性思路、创新性解决方案,让“大北文化”有了更加丰厚的底色和更加广阔的外延。可以说,结合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从严管理新形势,抓好“大北文化”的重塑与提升,将“人本、责任、诚信、精细、创新、共赢”“想胜利油田好、为胜利油田好”的主流价值植根于基层之中,已成为采油管理十区基层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文化引领,新形势下“大北文化”再升级
“‘大北文化’是大王北油田的‘根’和‘魂’,只有继承和发展好‘大北文化’,才能让我们勇立改革发展的潮头,才能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作为采油管理十区党委书记,杜长江深知肩上的责任。
“大北文化”始建于1994年大王北油田开发建设初期,发展至今已提炼出“爱我大北、兴我油区、扎根滩海、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以大家爱建设大家庭、以大勇气战胜大困难”等特色文化格言。在“大北文化”的影响下,先后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国梁、“全国工人先锋号”注采1004站等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
近年来,随着油田、采油厂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一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管理模式成为制约大王北油田发展的瓶颈。
企业要发展,观念就需再转变。在新常态、新形势面前,作为新型采油管理区规范建设试点单位,采油管理十区围绕中石化集团公司、胜利油田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提炼形成了以“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善于探索、长于攻坚”的文化特质的企业精神。他们创新文化载体,健全网上网下文化阵地,并着重构建“互联网+文化”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宣传媒体和有效载体的作用,采油管理十区依托“大北之光”微信平台、“车厢讲坛”等教育阵地,弘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推进干部员工思想观念转变,凝聚起“早改革早受益”“屹立潮头多做贡献”的思想共识。同时,通过开展“弘扬大北精神”主题教育、评选“国梁式”大北人、举行“破冰前行”专题讲故事比赛,以及组织“困难面前怎么办,渡危求进怎么干”“我为创效献良策”“‘三自’主题班会”等大讨论活动,挖掘“寻找身边的创效先锋”等文化故事,让员工自觉转变观念共克时艰,把创新创效转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2017年,管理区共组织“三自”主题班会92场次,各类专题教育、大讨论活动32场次,有效激发了员工安全生产、保效创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观念在变,作风同样在变。采油管理十区坚持用文化力提升执行力,探索实施“6S”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机关督导基层”“岗位工作写实”等活动,引导干部员工聚焦主流价值,解难题、创效益。如今,“身子‘沉下去’,作风‘提上来’”已成为采油管理十区党员干部的一种常态。他们把下基层、到单井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来开展,通过与基层“零距离”接触,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解决在现场,使得工作更务实、运行更高效、生产更平稳。
融合有道,让经营管理如虎添翼
在采油管理十区经理杨湖川眼里,观念、作风的转变还只能算是基层文化作用发挥的第一步。如果仅仅是“转”,在“创”上的文章没有做够,效能依然只能处于低水平。
“只有坚持以务实创新为指导,完善配套特色管理制度,探索出适合大王北油田自身特点的管理方式,才能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才能不断提升开发管理水平。”杨湖川说。
为此,采油管理十区把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借力信息化建设,加大“四化”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强化管理创新和技术攻关,总结提炼出“滩海油田精细化管理体系”“以产定耗为核心的成本单耗管控模式”“信息化+管理机制”等适合大王北油田特点的管理方式,引导干部职工向价值聚焦,向创新创优创效聚焦,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针对操作成本偏高的实际,采油管理时区从“提升生产运行效率、强化成本发生过程管理、突出工作任务单耗增效考核”入手,把效益理念固化成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单耗管控”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对各单项可控成本实行动态排名奖优罚劣,把管理细化到节点、过程,确保成本使用更加科学合理。2017年,全区用电成本同比下降6.2%,维护作业减少24井次,节约费用近300余万元。
围绕融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采油管理十区党委创新实施党小组+项目组“双组管理”模式,打破党员和非党员、部门与部门、机关与基层的界限,对人力、技术、物资、智慧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党员干部发挥政治优势、技术优势,破解生产难题,增强大北油田发展活力。自“双组管理”实施以来,党员和群众提出并实施改善经营管理建议120余条。在成本管控党小组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降本增效”的建议后,管理区启动“油井保健月”活动,实施油井调平衡56井次、参数优化260井次,累计节电20万千瓦时,创造经济效益近17万元。
用主流引领多元,用大北文化凝心聚力
“在大北,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发光,自身价值就会得到体现。在文化的熏陶下,大王北油田已然成为一个磨砺人才的大熔炉。”从一名企业员工走到设备管护站副站长岗位上的赵培杰感慨颇多。当谈及自身成长经历时,赵培杰说他是大北文化转型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他有信心将油田这个“大家”更加美好。
大王北油田地处渤海滩涂,由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每年新分的大学生陆陆续续都选择了离开。怎样“拴心留人”成为制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难题。为此,管理十区党委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融入“大北文化”转型发展中,抓好员工提素,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文化生活,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适应油公司模式下员工素质提升需要,管理十区探索实施了“岗、校、网、赛、会”多维培训模式,组织开展专业化技能竞赛、标准化对抗赛、每周大讲堂、青工创效微讲堂等活动,帮助员工实现成才成长的目标。2017年,管理区新晋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26人次实现了技术等级的提升,1人在管理局劳务工技能大赛中获得铜奖。与此同时,管理十区进一步完善了员工价值体现和提升机制,激励员工发扬”大北精神“,争当最有价值员工。针对生产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管理区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杨湖川技术协会”,鼓励和发动干部员工开展技术创新成果研发8项,年创效益100余万元。在年底先进评比中,技术协会成员、90后青工许城由于表现突出,被推选为采油管理十区“技术尖兵”。
不仅如此,在民生方面,管理十区以“共享发展理念、共建和谐家园”为主旋律,坚持主流引领多元,建立“领导每人承包一个困难家庭”“机关每人都有承包班站”等六个一工作机制,与员工面对面、心贴心沟通交流,解决思想问题,凝聚发展共识,激励员工以实干行动创效益。与此同时,积极利用河口采油厂“心灵支点工作室”,组织开展“员工援助计划”工作,去年对12名员工进行了心理疏导,通过向员工提供关注个人心理和行为健康的各种服务来提升员工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为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了“激情大北、活力飞扬”系列文体活动,以多彩的活动传播“大北精神”,用多样的活动凝聚发展合力,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