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清效益账 阔步走出去

  

  春节前夕,胜利日报社官方微信发布的一条信息,在油田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不到两个小时阅读量过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黄三角早报等微信公众平台纷纷转载。

  这条信息的标题为《机关干部“走出去”!油田这家单位47岁以下机关干部全部参加转岗培训》,主角是胜南管理中心。

  论体量,胜南管理中心在油田社区系统中不算大,缘何能够成为关注的焦点?答案如一位粉丝评论留言:“动真格!早行动早见效,走出去才有出路。”

  有一组数据可以印证:2017年胜南管理中心经营绩效+风险管控考核完成158%,位列管理局有限公司第一,累计盘活人力资源522人,其中外闯市场352人,整体人力资源盘活32%。

  “这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班子敢担当、善作为,紧紧盯住油田绩效考核指挥棒,跟得紧、算得好,观念转变快、执行能力强、大胆走出去的结果。”谈及成绩,管理中心主任李涛深有感悟。

  快转快创——跟得紧,领导带头吃透精神,层层宣讲,职工转变观念,促进思想破茧化蝶

  41岁的姜涛是机厂卫生院第一个自愿报名“走出去”的医生。去年9月,他和来自机厂、现河、汽修卫生院的30名医务人员整体劳务输出到东营妙医堂医疗机构。

  令姜涛感到意外的是,由于工作出色,从3月22日起他有了新身份:被提拔为妙医堂店长。

  “自己的奖金自己挣,自己的日子自己过。中心经常说天黑赶路、天亮进城,不养闲人,也不养懒人。再说‘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人挪活、树挪死。”对于未来,姜涛信心满满。

  姜涛信心满满的背后是胜南管理中心紧跟政策,领导带头吃透精神,层层宣讲的结果。

  观念不转不通、形势不讲不明。单位效益怎么算、绩效工资怎么挣、个人实惠怎么得?胜南管理中心用“一根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一本明明白白的效益账”鲜明地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

  以2017年为例,管理局有限公司下达给胜南管理中心基本利润指标是194万元,增效利润目标是2273万元。

  以前只要完成194万元的利润指标,工资和绩效工资都能拿到手。可是,按照去年4月油田下发的“1+2+2”绩效考核体系,完成194万元的指标,仅能拿回基本薪酬。

  因此,要想完成之前职代会给职工承诺的在2016年人均绩效工资2万多元的基础上稳中有升,就必须完成考核利润4000万元以上。

  “这都是逼出来的,不得不这么干。去年4月至6月,我基本上快成了神经病,走到哪、讲到哪!”回忆过去,李涛自嘲道。

  不仅如此,为吃透政策,算明白账,李涛和中心党委书记王恩庆等班子成员,常常坐在一起反复讨论。

  这几年成本一再压减,几乎没有挖潜的空间。如何创效4000万?经过算账,最后班子达成一致共识:需盘活人力资源500人。

  社区层面算清明白账以后,开始紧锣密鼓地深入基层解读政策,做到主要领导带头讲、分管领导系统讲、专业部门对口讲,目的就是让干部职工认清形势、丢掉幻想、转变观念。

  2018年,按照“算好账,干好活,过好日子”的总要求,中心确立了“40425”的经营创效目标。“40”即人力资源盘活40%;“4”即人均创效4万元;“25”即人均效益工资2.5万元。

  按此测算,人力资源创效将占全年绩效目标的81%。

  账越算越清,心越来越明。干部职工知道,收入稳中有升的目标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把人心一下子聚拢起来,创收创效热情全面迸发——与其担心,不如担当。

  在胜南管理中心采访,所到之处,记者始终被一种氛围包裹——“一切思想围绕效益转,一切行动围绕效益干”。

  真转真创——动真格,以上率下,示范带动, 47岁以下机关干部全部转岗培训,促进劳动生产率由低到高转化

  1600人减少到780人,其中机关及直属单位170人,占到管理中心总人数的22%。

  这是去年,油田物业系统专业化管理之后,胜南管理中心明显遇到的现实问题——头重脚轻。

  如何解决机关直属单位创效和人员出路问题成为管理中心的重点工作。随着国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医疗、学前必须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分离移交,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安排?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在王恩庆看来,机关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转观念,就没有思路;不创收创效,就无法增加收入。

  “善弈者谋势。”2017年11月底,当获悉中石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东营分中心项目后,胜南抢抓机遇,主要领导靠上去,多方协调、反复协商,最终争取到劳务输出名额,条件是人员通过考试。

  2月11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胜南业务承揽处正式启动运行,集中各单位劳务输出人员90人参加转岗培训班,接受会计基础培训,理论学习加上机操作,共计47天。

  其中,胜南管理中心机关及直属单位61名47岁以下工作人员全部参加培训,涉及党政办、思想政治工作科、人力资源、经营管理、规划计划等科室。

  “专业化一步步推进,我们机关这些人出路应该在哪?能输出到财务共享中心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不放松,苦干实干结硕果。”李涛到培训班看望学员时说。

  然而,隔行如隔山,毕竟机关人员绝大部分没有一点财务专业知识,加之年龄普遍偏大,很多人根本不相信项目能成功。

  事实上,为了让机关干部安心学习、顺利通过,中心领导班子可谓煞费苦心:购买财务教材、做好后勤服务、制定奖惩政策等措施,千方百计全力保障。王恩庆第一天全程陪学鼓舞士气。

  得知培训班中有61人来自胜南管理中心机关及直属单位时,胜利职业学院培训师翟莉非常惊讶:“为他们勇敢走出去点赞。”

  一段时间下来,学员们的学习态度令老师们很感动。课上认真听、认真记,下课后围着老师探讨问题。每个小组建微信群学习讨论,出题、答题,遇到疑难点就到群里找老师寻求答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61名干部职工全部考试通过。“面对现实,积极前行,与其抱怨不如实干。”李涛常常这样和职工交流。

  全转全创——抓得实,机制发力,激发干劲,职工从等待观望到积极主动,全力以赴闯市场

  机厂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林卫红主动走出“舒适区”,变身妙医堂经理带领职工闯市场;兴河南区经管员陈前前变身油田住房公积金胜南管理部业务员;护士武绍花和28名同事先后到一线偏远队为职工查体,到滨海看守所值班,到民营幼儿园当保健医生……

  一年多的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共同感受是:只要能创效,即使距离偏远,也要走一走;只要能创效,即使环境特殊,也要闯一闯;只要能创效,即使民营医院,也要试一试。

  为了让干部职工更体面、有尊严地走出去,中心明确三项原则。一是以二级和三级领导、管理人员为主导,肩负起外部市场项目落实的主体责任,避免单兵作战、零敲碎打;二是以周边政府、国企和信誉好的民企为重点,提高项目的可靠性和盈利能力;三是以输出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不搞投资和低效无效项目。

  从当初的有怕头到有盼头,源自胜南管理中心给每名干部职工都算出了三笔账——像往常一样干活,不转变观念和方式,走“等靠要”的路,只能拿着基本薪酬;外闯市场输出劳务,工作累但是收入能提高,个人价值能更好地体现;离岗休假,对于有实际困难和现实需要的职工来说是最理想的。

  从有盼头到有干头,他们依靠机制发力,拿出480万元用于专项业绩考核,以过去“跳起来摘桃子”的经营运行模式为杠杆,严考核、硬兑现,谁摘到桃子、谁创造效益、谁挣了奖金就给谁。

  在2017年的绩效考核兑现中,最高的单位和最低的单位之间,人均月绩效相差了3200多元。李涛说:“要在过去,发得少的单位早就找来了。现在虽然差距大,但是所有单位都‘认账’。”

  如今,在绩效考核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职工干劲十足,闯劲更足,谁干活多谁发钱多成为现实,干部职工的观念变了,混日子的人不见了。

  在妙医堂半年多的工作经历,让姜涛深深懂得,只有人人创造价值,单位才能创造效益;只有单位有效益,个人才能有收益;只有“走出去”,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数据显示,2017年胜南管理中心累计优化盘活人力资源522人,与2016年相比,整体人力资源盘活32%以上。截至目前,2018年中心外部市场项目共盘活人力资源394人,合同额1146万元,一季度预计结算额306万元。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