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生活 “同城”医疗

  徐学芳安静地躺在油田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病床上,从昏迷中刚刚苏醒过来,仍然无法说话。

  2017年12月30日,广饶县稻庄镇,徐学芳突发缺血性血栓,生命岌岌可危,需要开颅手术。通过绿色通道,广饶县人民医院直接把他送进中心医院脑科医院。

  打通县级医院和市级医院通道的是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2017年,中心医院联合区域内的五家二级医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组成了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优质的诊疗服务。

  油田中心医院医联体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山东省近日召开医联体工作座谈会,邀请省内六家医疗单位座谈交流,中心医院作为唯一一家综合性医院作典型发言,介绍经验。

  县医院的“新牌子”

  从去年四月份起,丁慧芳有了一个新身份:利津县中心医院院长。作为中心医院副院长,丁慧芳不仅分管着中心医院的工作,同时也要帮助利津县中心医院全面提升管理和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丁慧芳记得,那是去年4月18日,中心医院和利津县人民政府签约,利津县中心医院成为中心医院医联体建设的第一个成员单位,加挂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利津分院”牌子。丁慧芳和其他三位同事被委派到利津县中心医院。

  利津县中心医院副书记冯学彬多年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他告诉记者,2016年,利津县职工与城镇居民的就诊率分别为19%和21%,“80%的患者都流失了”。

  县级医院的患者流失,市级医院却人满为患。目前,中心医院每日门诊量四五千人次。五年来,中心医院床位增加了600多张,床位依然告急,平均每天仍需加床70余张。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张爱民直言,中心医院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社区卫生所的职能。

  冯学彬很苦恼。利津县周边不乏中心医院、东营市人民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这些三甲医院,也有五家二级甲等医院,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如果没有过人优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种被动局面。

  国家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使当地政府和利津县中心医院看到了改变的曙光。利津县政府与中心医院一拍即合。

  在县级医院坐诊不到一年时间,中心医院妇儿医院院长张建海早已把自己当作“利津县中心医院的人”了。2月8日清晨,张建海接到利津县中心医院的求助电话,立即驾车赶往利津抢救产妇。

  “双城”生活

  走马上任利津县中心医院院长后,丁慧芳开始“双城”生活,每天在东营区和利津县两地来回奔波。

  和丁慧芳不同的是,徐学芳却体验了不一样的“双城”生活。在中心医院度过危险期后,徐学芳下转到了广饶县人民医院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徐学芳的主治大夫、中心医院脑科医院院长韩光良说,如果继续留在中心医院做康复,需要占用优质的医疗资源且花费较高,而广饶县人民医院完全有能力承担此类病的康复护理。而且,在县级医院治疗,患者还能享受较高的报销比例。

  徐学芳是幸运的。在他患病之前3个月,广饶县人民医院刚刚加入中心医院医联体建设。在医联体内部,病人可以实现“病房到病房”的无缝对接。居民遇到大病,可以通过医联体“直通车”直达中心医院。而且,检查结果互认,检验项目互相开放,数据共享。

  如今,中心医院副院长吴德云和丁慧芳一样多了一个县级医院院长的身份,开始了东营区和广饶县的“双城”生活。在工作地点变化的同时,吴德云的思维也在跟随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的不同工作内容而“不停换挡”。

  吴德云说,通过医联体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体系,引导患者初诊在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在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小病到县级医院;大病和疑难复杂等急性病进入市级医院。

  随着医联体建设工作的开展,中心医院普通门诊患者得到有效分流。2017年,全年门诊量151.4万人次,同期增幅仅为1.76%,较2016年下降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院住院量、手术量,尤其是疑难危重住院患者和三、四级手术大幅增加,优化了收入结构,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合理的经济效益。

  认同感

  冯学彬对中心医院医联体2018年迎春文艺晚会赞不绝口。

  晚会现场,中心医院和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务工作者联袂献艺、同台演出,表演了精彩纷呈的节目。

  在为利津县中心医院的节目撰写的台词中,他把中心医院比作“一粒来自济南路的种子”,晚会让冯学彬对医联体产生了认同感。

  吴德云对这种“认同感”体会颇深。“县级医院之所以留不住患者是不信任,觉得你水平不够。”吴德云说。近些年,国家加大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投资建设。但在患者看来,基层医疗机构依然无法比肩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即使遇到个头疼脑热,人们还是喜欢到大医院治疗,觉得去大医院看病让人放心。

  从吴德云过去多年的工作经验看,这是一个“刚性需求”,患者更关心的是医生的能力,而非医疗成本。

  医疗体不但要“输血”,更要增强“造血”能力。在中心医院院长刘冠国看来,通过医联体这个纽带,在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进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利津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瑞杰是个有心人。随中心医院专家坐诊学习,让张瑞杰大开眼界。张瑞杰说,之前自己经历的病种有限,现在零距离地学习,眼界开阔了许多,学到了不少技巧和经验。

  搭乘合作共建医疗体的顺风车,利津县中心医院可谓名利双收。多年来,利津县中心医院经营指标增长率徘徊在一位数。2017年,利津县中心医院门诊量、出院量、手术量和收入增长率刷新了纪录,集体实现两位数增长,职工与城镇居民的就诊率分别为27%和26%。

  以前,冯学彬对医院未来的发展很迷茫,一心追求门诊量和营收的高速增长。如今,他终于找到了医院发展的坐标——“建立三级乙等医院”。他对未来充满憧憬。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