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寒气逼人,位于该市杭锦旗锡尼镇的一处钻井工地上,黄河钻井50682钻井队队长曹鸿带着十几名钻井工人,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低温施工作业。像这样在鄂尔多斯越冬生产的钻井队,黄河钻井有3支。
2014年下半年起,油服行业进入“寒冬期”。在量价齐跌的市场寒流冲击下,黄河钻井被推到生死存亡的边缘。如何打赢这场硬仗、恶仗?在寒冬的洗礼中,黄河钻井总公司三年来全员闯市场,全员创效益,市场版图向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内蒙、海南等省区拓展,发力西北区域、地热井领域、煤层气业务三大规模化市场,形成钻井、管具、运输一体化产业链。与此同时,他们加快建立市场导向资源配置机制,推行承包经营模式,全力提升创收创效水平,千方百计摆脱困境。据统计,2017年,他们钻井进尺同比增加87.17%,收入同比增加83.32%,产值达到21.97亿元。
虽然仍处在亏损之中,但却让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优化市场布局求突破
2017年4月,黄河钻井从一家民营企业招标信息中敏锐觉察到中海沃邦水平井市场有较好前景。他们集中力量、优选钻机参与投标,凭借过硬实力获得了宝贵工作量,首次与民营企业合作进入非油市场,并高质量完成了首批井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来,80%的市场信息来自基层员工。这个公司建立奖励机制,设立项目信息征集点,开通热线电话,对有效项目信息提供者给予奖励,发动全员找市场、找项目,目前已发放市场信息奖10万元。
但市场信息纷繁复杂,还需要“慧眼识珠”。黄河钻井改变过去“饥不择食”、遍地找市场的旧观念,精准定位市场目标,全面考察评估项目工程设计、成本构成等因素,优选更具规模效益、拥有广阔前景的项目。去年7月,黄河钻井得到一家公司2个井台4口井位的施工信息,经过实地勘察、效益评价,认为项目投入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便主动放弃,避免了新上项目低效亏损。
在综合分析市场信息基础上,公司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优化布局,明确了“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全价值链协同性创效”工作思路,依托胜利油区39台、国内外部20台、海外项目15台的钻机布局,重点在项目优选、精耕细作、创效增盈上下气力、做文章。
胜利市场也是市场。这个公司牢固树立“守土有责”意识,以提升效率效益为重点,每周运行分析研究,推行区块包干、严格责任考核,有效提高了钻机动用率,2017年钻机动用率同比提高20.35%。开展难动用区块合作,主动涉足侧钻井领域,开辟新的市场创效阵地。2017年新增进尺5.93万米,增加收入1亿元。他们推进吊装指挥、迁装作业专业化队伍建设,探索“一队双机”“两队三机”等新型组织模式,优化调度流程,抓好工序衔接,生产时效持续提升,2017年平均钻机月速同比提高5%。
在国内外部市场,这个公司把市场布局向经济效益高、资金风险小、连续性强的项目转移,打造西北区域、地热井领域、煤层气业务的规模化市场。在西北市场,黄河钻井与华北五普、中原钻井等工程单位对标追标,在华北油气分公司两轮招标中中标18口井,保障了项目连续运行和良性发展。在延长油气勘探市场,他们放下身架与民营企业竞争,形成6部钻机市场规模,全年交井23口,实现收入4705万元。依托北方钻井工程部、延长项目部持续拓展产业链条,拉动管具西北中心、内蒙古运输、延安运输3个项目业务拓展,形成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格局。西北市场全年创收1.09亿元,同比增长127%。
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地热能发展提供了机遇。黄河钻井抓住有利时机,进军雄安地热井市场,顺利完成首口地热井大营1井,满足了周边10万平方米800户居民取暖需求。他们还成功中标绿源河北地热项目,施工的3个井台12口井实现整体盈利,产值4711万元。他们与民营企业合作的山西临县煤层气项目,收入543.5万元。
千方百计经营市场
残酷市场环境下,“外来者”拿到的通常都是施工难度大、利润空间小的“硬骨头”,面临“活好找、钱难挣”的困境。因此,“成本线”就是“生命线”,必须想办法降低成本,经营好市场。在低油价挑战下,黄河钻井从加强考核、降低成本等入手,以管理杠杆撬动效益砝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挺过来、活下来。
干好了才能打下一片天地,干砸了就会毁了一个项目。公司打破过去外部市场仅对可控成本考核、完井结算的单一模式,创新推行承包经营管理模式,分市场、分项目核算成本构成,全部成本打包承包给项目管理团队,实行“事前算赢、事中管控、事后考核”的经济管控考核,让承包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外部市场项目开工前、新井搬迁前,项目承包人与公司签订单项目承包合同,节奖超罚,奖罚比例达到节超总额的85%。
项目管理人员、岗位员工在设备自修、采购市场化、用工当地化等方面细化措施,主动降成本、增效益。北方钻井工程部分析承包合同与项目承载能力后,把办公场所搬到租金低廉地区,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大幅压减循环罐、野营房等设施,办公场所租赁费用降低70%。
50705钻井队对照承包合同,建立成本控制链,从钻头、电量、泥浆药品等方面,制定可控成本“预算明细”,超前预测成本费用,成本核算到班组、到岗位,确保口井“事前算盈”,泥浆药品、常用料费用分别压减10%、11%。50682钻井队干部大班对各项成本再梳理、再分析,把15项成本控制措施分解到每名员工,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全成本考核方式逐步转化成全员降本增效、挖潜增效的自觉行动,增强了黄河钻井拓市增效的竞争力。
让每个人都创造价值
低油价、低投资、低工程造价的挤压,使体量大、人员多的黄河钻井面临着沉重的生存压力,单纯依靠打井,无法养活7000多人成为残酷现实。
黄河钻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艰难。
严冬之下,要挺过来,活下去,就必须放下架子,放下身板找饭吃。
黄河钻井确立了“分类预算、分灶吃饭,价值引领、效益创造”的改革发展思路,在做精做强主业的同时,加快辅助业务转型,向新领域输出管理、输出技术、输出服务,鼓励员工走出去,找活干,让人人都能创造价值。
曾荣获全国石油系统同工种劳动竞赛“十连冠”、胜利油田基层建设“六面红旗”、中石化金牌基层队的井架安装四队,整建制承揽超市生鲜配送项目,为128家连锁超市门店、近400家食堂配送生鲜食品,并为公司内部食堂提供餐饮配送服务。面对从“井架子”到“菜篮子”的巨大跨度和落差,他们发扬吃苦耐劳、苦干实干的石油精神,实现了从石油工程铁军向物流配送行家里手的转变。
人力资源的流动,不仅是物业服务、生鲜配送等简单劳动力市场,还有钻井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高端劳务市场。继向延长油田输出8名现场监理后,黄河钻井总公司又向德仕作业项目输出管理人员10人。去年9月,公司与德仕集团充分沟通,把德仕修井项目由单纯劳务输出转变成独立运营、区块承包,发挥专业领域成熟经验及管理优势,提高质量效率。2支队伍独立运营当月分别创出33万元、24万元产值,在德仕胜利油区10支队伍中排名前两位。
按照劳务输出规模化、优质化发展定位,这个公司先后从光伏、保安、绿化等创收低、风险大的项目撤出200人,依托政策支持、联手民营企业,集中开辟“易捷”项目合作、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等一批稳定性好、适应度高、规模化强、发展前景好的输出项目。
他们抓住集团公司推进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政策导向,敏锐把握“易捷”进企业进社区商机,与山东石油分公司在“易捷”店面开发、加油站管理、仓储配送等方面紧密合作,在新领域创造新价值。易捷便利店项目中,他们精准对接市场,拓展网络宣传促销渠道,建立14个微信购物平台,向4200多名会员宣传商品信息、组织商品团购,形成辐射面广的消费商圈。目前,运行店面已达11家,盘活员工113人,累计销售额780万元。与山东东营石油分公司合作经营的81号加油(气)站把“每一滴油、每一方气都是承诺”变成提升服务品质的行动,月加油、气量分别增至301吨、28万立方米,多次夺得山东石油全省天然气月销量冠军。
去年十月份,这个公司与东营区人民政府签订3年油地人力资源优化协作协议,228名员工进入东营区网格服务管理项目,严细认真地开展社区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社会监督,上门服务3.8万户次。6名员工因表现优异,被选入环境综合整治街道迁占工作组,提高了项目运营质量。
据统计,2017年,黄河钻井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705人,实现收入4206万元,同比增加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