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塔里木钻井分公司99101队顺北蓬1井施工纪实
●干了十几年司钻的安发奎说:“每次起下钻都像在打仗,一个班下来,浑身都会被汗湿透。”平台经理韩福祥说:“近43天的时间,我们都像是在经历一场战役,每一步都小心翼翼。”“2月11日,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该井成功下入三开套管。”胜利塔里木分公司副经理刘湘华说。
●从初秋到寒冬,100多个日日夜夜,99101队经受住了一次次考验,相继创出多项国内纪录。
“终于结束了!”
驻守在国内最深井——顺北蓬1井现场的胜利塔里木分公司副经理刘湘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当天晚上,他将该井三开套管下深再创纪录的信息传到了微信群里。
2月11日,施工顺北蓬1井的公司99101队经过84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将250.8+244.5毫米套管下至井深7560.78米,创国内250.8+244.5毫米套管最深纪录。
这意味着,经过近43天的艰苦钻探,顺北蓬1井三开施工顺利结束。三开套管的下入,也标志着公司在国内超深井勘探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为后续顺北油田开发超深储层奠定了基础。
而在此前,该井三开连创多项国内和区块纪录:1月27日,该井三开使用311.2毫米钻头钻达三开中完井深7563米,创该尺寸钻头国内最深纪录。
作为亚洲陆上最深井,顺北蓬1井设计井深8593米,地层复杂,施工难度极大。40多岁的安发奎干了十几年司钻,说起该井的三开钻进,仍心有余悸,“每次起下钻都像在打仗,一个班下来,浑身都会被汗湿透”。
刘湘华介绍,顺北区块井之所以难打,根本原因就在于地下情况太过复杂,顺北蓬1井也不例外。
面对顺北区块二叠系普遍存在易漏、易塌等技术难题,公司定期在施工现场召开技术分析会,商讨施工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下套管期间可能出现的井漏问题,超前谋划,细化节点控制,及时优化技术方案,创新采用了随钻封堵、打封闭浆、体系优化等措施,保证了该井三开套管顺利下入。
地下压力复杂,仅仅是99101队面对的难题之一。“掉块多、井身轨迹难控制、高温高压……”该队工程师吴虎子一口气说出5个困扰三开施工的难题。
“近43天的时间,我们都像是在经历一场战役,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该队平台经理韩福祥说,“但最终,我们还是顺利完成三开施工,这是公司进一步探索应用超深井钻井技术的成功。”
支撑这份成功的,是技术。
解决井壁不稳定、掉块难题,首先就要找到适合地下情况的泥浆体系。“开始我们主要是通过加大泥浆比重来抑制井壁坍塌。但是,随着泥浆比重增加,井下又出现严重的黏卡现象。加上地下压力系统复杂,单纯加大泥浆比重效果并不明显。”长期驻守在该井的公司技术专家余福春说,“最终,还是公司多管齐下的泥浆技术给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实际上,从顺北蓬1井开钻之日起,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技术专家驻井、与兄弟单位合作、开展泥浆攻关……经过数十次摸索和现场试验,终于摸索出适合顺北蓬1井的泥浆体系。这种新的泥浆体系应用之后,很有效缓解了掉块现象。
一些国内先进技术,也在顺北蓬1井三开钻井中得到应用。针对顺北蓬1井三开井眼尺寸大、井壁不稳定等问题,他们通过分析论证,优选PDC钻头、等壁厚螺杆、防塌防漏等特色工艺技术,细化提速方案。
最终,该井三开期间,以单只钻头实现进尺1162.50米,螺杆使用时间342小时,平均机械钻速3.86米/小时,创西北工区二叠系以下,单趟单只大尺寸钻头进尺最多、244毫米螺杆单趟钻使用时间最长两项纪录。
然而,相对复杂的地下挑战来说,更大的困难,来自于低温对员工意志的考验。进入1月,南疆平均气温已达零下15摄氏度,施工难度和风险性大大增加。为确保该井三开顺利施工,公司副经理刘湘华亲自带班,督导重点环节、重点工序。同时,公司技术、泥浆专家盯驻现场,蹲点帮扶,把控施工的每个技术环节,对施工作业环节安全严密布控。井队干部员工在低温环境下,严格执行技术标准,通过一系列“绣花针式”技术管理,确保该井实现安全、优质、快速生产。
这样强的责任心,成为顺北蓬1井三开连创纪录的保证。“2月11日,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该井成功下入三开套管,此时已经临近春节,雪花飘舞在井场的情景,成为我在新疆最为难忘的回忆。”刘湘华说。
从初秋到寒冬,100多个日日夜夜,99101队经受住了一次次考验,在该井一二三开施工中相继创出多项国内纪录,为西北油田顺北区块后期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