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无问西东创一流——胜利发电厂创业发展纪实


  累计发电1200亿千瓦时;

  累计供热8000万吉焦;

  ……

  从1988年建厂以来,胜利发电厂牢记“以电兴油,强企报国”的企业使命,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嬗变。胜利发电厂用30年的时间,在一片盐碱滩上建成了一座装机容量170万千瓦、供热能力2500万平方米的一流大电厂,连续13年荣获中国石化热电竞赛第一名,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誉为集团公司热电板块的一面旗帜。

  一流电厂:

  从“徒弟”到“师傅”

  胜利油田位于山东省电网末端。20世纪80年代,由于电力不足,每年油田限电达到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严重影响了原油生产。

  为了消除电力瓶颈,1988年,胜利发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经过5年的艰苦建设,一期1号、2号机组分别于1992年、1993年投产。然而,由于机组设计先天不足,电厂初期发展之路并不顺畅。频发的缺陷,治不完的跑、冒、滴、漏,不忍下脚的煤粉油污……这些景象,员工们现在依然历历在目。更为严重的是,机组因为各种问题频繁停机,被人戏称为“礼拜机”。

  痛定思痛,在经过“生存大讨论”之后,胜利发电厂在深刻反思中意识到,只有对标先进、追赶超越,才能建好电厂、管好电厂,“创建一流电厂”成为电厂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追求。

  从1998年起,胜利发电厂对照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标准,逐项开展对标活动,并以治漏为抓手,打响了创一流路上的“第一枪”,经过对每一台设备进行清查,逐一编制漏点分布图和治漏运行表,8个月下来,消除动态泄漏点4000多个,全厂泄漏率控制在0.27‰以下,生产现场大大改观。

  通过持续深化对标,该厂一、二期机组陆续通过全国一流电厂验收,2008年一、二期机组通过了国际一流电厂验收,成为当时国内第三家国际一流电厂。

  对电厂人来说,创一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为每一项指标、每一个数据的改善,对电厂来讲都是“真金白银”。如煤耗每降低1克,意味着全年节煤6000吨,按市场价计算可节支近500万元。

  于是,胜利发电厂主动走出家门找对手,对标国内五大电力集团,持续开展全面对标。他们搜集了125家电厂、334台机组运行数据,建立起涵盖安全、经济、设备、经营、党建思想文化五大专业3296个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每月量化排名考核,全面查找差距,促进了煤耗、水耗、电耗、油耗等主要指标持续优化,机组整体安全性能和经济运行水平明显提高。  截至目前,电厂实际连续安全生产2180天,创历史最好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流水平,胜利发电厂全面实行信息化点巡检,极大地方便了运行人员。借助自动化改造、无人值守,撤并辅控岗位16个。在运行岗实行全能值班,主控运行人员由4台机组的200人,减至5台机组的156人,人员降幅达34%,主控运行模式和人员标准与“五大发电集团”先进水平接轨,电厂荣获中国石化“两化”融合先进单位。

  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不少国内企业前来学习交流。尤其是在连续13年蝉联集团公司热电专业竞赛第一名后,前来交流的企业更是络绎不绝。由于不少电厂企业是当时胜利发电厂去学习取过经的,因此在参观完后,他们不少人发出感叹:“‘徒弟’变成了‘师傅’,后进变成了标杆。”

  绿色电厂:

  担当社会责任的最美答卷

  “电厂烟囱为什么会冒着浓浓的白烟?这是因为脱硫后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就像人冬天哈气一样。5个冷水塔每天外排出蒸汽5万立方米,是东营天然的加湿器。”胜利发电厂企业开放日讲解员用通俗生动的讲解赢得了啧啧称赞。

  火力发电厂在燃煤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多年来,胜利发电厂在保证油田发电供热的同时,围绕“三废”治理,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2009年3月,投资2.45亿元的脱硫装置投入运行,通过技术改造、优化调整等措施,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外排浓度,始终保持在每立方米150毫克左右。

  围绕氮氧化物治理,2012年,投资2.68亿元的脱硝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14年6月,一、二期4台机组脱硝装置全部投入运行,氮氧化物排放量较脱硝改造前下降90%,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2万吨。

  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环境污染力度不断加大,排放标准也“水涨船高”。2014年下半年,国家环保部“50355”超低排放标准发布,要求火电厂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即氮氧化物不超过50  毫克每立方米、二氧化硫不超过35毫克每立方米、烟尘不超过5毫克每立方米。“断崖式”的环保标准给胜利发电厂带来了巨大压力。

  2015年,胜利发电厂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适应煤质为原则,确定了四台机组的环保综合升级改造技术路线,分别投资1.292亿元、0.11亿元、1.665亿元,对四台机组的脱硫、脱硝、烟尘除尘环保升级提效改造。

  2018年1月2日,随着5号机组的启动,5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环保监测报告显示,改造后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50、35、5毫克每标准立方米,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标准。

  据统计,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每年环保设施去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分别为11.88万吨、2.25万吨、73.57万吨,为守护东营地区“碧水蓝天”贡献了力量。

  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胜利发电厂建成国内跨距最大的煤场封闭工程,彻底消除煤场扬尘污染;建成年处置能力10万吨油泥砂焚烧厂,累计处理油泥砂40万吨;建成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工程(CCUS),年捕集液化二氧化碳4万吨。近年来,高效的环保设施,“多发绿色电”的郑重承诺,“花园式工厂”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社会各届人士前来参观。以电厂为依托的东营城南工业旅游景点热电展览馆,也正在积极筹划建设中。

  经营电厂: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提到“经营电厂”,胜利发电厂干部员工都不约而同想起2012年的清淤挖沟。

  2012年10月的一个周末,电厂组织1200多名干部员工,用两天时间,在长达1100多米的灰渣管线区域清淤1万多立方米,为企业节省外委费用56万元。电厂发给参加劳动的员工一笔可观的奖金。大家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有价值的。

  清淤不但清走了淤泥,而且也是传统思想的一次大清理。“靠劳动增加收入”“多劳多得”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胜利发电厂正式吹响了“经营电厂”的集结号。

  5年过去了,随着“一表四台账”、工时制考核、改变内部承包方式、班组成本核算管理、两个平台等主体框架的搭建,“经营电厂”从当初有的人认为只是一句口号,到落地生根,成为推动电厂高质量发展的颠覆性举措。

  2018年春节长假过后上班第一天,电厂就召开绩效考核工作会议。“1月利润中心考核检修员工415人,累计工时10210个,绩效考核奖66万元,创效考核奖37.7万元,风险管控奖11万元。”  绩效考核会上实打实、硬碰硬的考核,让大家感到“1+2+2”绩效考核是动真格,不是做样子。会后,各单位迅速组织员工学习宣传贯彻,引导全员算细账、算大账、算效益账,直至算出潜力、算出办法来。过去一提创效,各单位就讨价还价,厂里只能采取硬性分摊指标办法,现在各单位纷纷与经营部门对接,主动找活干,自觉多创效行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收入差距拉大,激活了队伍一池春水,员工主动向创效岗位流动。绩效工时制推出后,电厂共有100多名员工主动报名去工作量更饱满的艰苦岗位。

  一切围绕效益转,一切为了效益干。为激发全厂挖潜增效,胜利发电厂深入开展“低头捡黄金”活动,引导全员开展节能降耗、隐患治理和革新改造。检修公司员工王文山,凭借丰富的运行经验,先后发现再热器泄漏、水冷壁泄漏等四个重大设备隐患,获1万元重奖,引起全厂轰动。胜利发电厂配套出台《查找设备缺陷奖励办法》《修旧利废实施办法》等措施,激发员工“捡黄金”“淘黄金”“挖黄金”的热情。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电厂集中表彰“低头捡黄金”优秀项目119项,不仅员工得到了实惠,也为厂里节约费用,真正把“挣一分钱比花一分钱更有价值”理念落到了实处。

  无论是“低头捡黄金”活动,还是“绩效工时”考核,员工们发现,只有拥有过硬的技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分一杯羹”。胜利发电厂因势利导,推行“人才+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人才创新团队,先后吸引青年人才500多名,完成创新课题41个。  “颂国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100多名工作室成员围绕“锅炉滑停中烧空煤仓控制方法”“微油技术革新故障诊断与处置方法”等问题展开攻关,累计创效2000多万元。2018年,他们报送的“锅炉风道燃烧器可靠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颂国工作室”被电厂员工亲切地称为“技术摇篮”。

  随着环保、新电改等政策的实施,电厂“围墙”式工厂逐步被打破。“电厂有效益也要闯市场,经营电厂要由内向外延伸”成为全厂一大工作重心。

  2017年3月,安庆石化热电厂因5号锅炉结焦掉渣严重,向胜利发电厂发出求援请求。胜利发电厂热电技术服务小组连夜赶赴生产现场。经过现场分析诊断,很快找到症结所在,通过演示优化实效,一举拿下176万元的煤种掺烧技术合同。

  近年来,凭借技术和人才优势,胜利发电厂不仅占领了集团公司锅炉测试提效市场的半壁江山,还转战全国电力系统三十多家电厂,在机组调试、热效率试验、采油注汽等领域打响了“胜电品牌”。

  2017年11月22日,由胜利发电厂承揽的新春采油厂6号注汽站130蒸吨锅炉投入运行,开始对外供气。这也是该厂承揽的第四座固定式燃煤注汽站。外闯新疆市场5年来,电厂新疆项目部累计注汽400多万吨,相当于驱油上产80万吨,保障了230多口油井以及两座联合站的蒸汽需求。

  过硬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让中石油宇澄热力公司、神头电厂等厂家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指定电厂承揽其技术服务项目。2017年电厂外部市场签订合同总额5017.8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