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问津”到“明星区块”

       40万吨储量,所开油井“出工不出力”,日产油少得可怜。10年前,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接手义和庄油田时,面临着无油可采的窘境。

  1000万吨储量,新井平均日产油6吨左右。10年后,石油开发中心将义和庄油田开发为优质产能建设阵地,成为不折不扣的“明星区块”。

  10年间,区块没变,开发效果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石油开发中心科研所油藏室主任刘海青的一席话,道出了义和庄油田开发的秘密:地质人员对油田分区块重新认识,持续老井复查,不断精细地质研究,将复杂井作为“钉子井”,一个一个拔,在探索中找到了方向。他说,地质研究无止境,十年磨一剑,只争朝夕。

  当初接手义和庄油田时,刘海青感觉脑袋都快炸了,因为地下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义和庄油田是断块油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断块。”刘海青说多期地质运动导致义和庄地区构造特别复杂,断层、超覆、剥蚀等各种地质现象集中在区块中,周围可借助分析的资料有限,而且地震资料品质差。想要规模效益开发,很难。

  “刚开始研究时根本啃不动,研究进展缓慢,认识不清楚。”刘海青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石油开发中心在该区域陆续打的几口井,效果并不理想。

  知难不畏难。石油开发中心科研所的地质人员重新调整研究思路,最终决定“整体研究,分块实施”。他们联合勘探开发研究院和物探研究院成立了义和庄重点滚动勘探项目组,把义和庄油田分为南块、东块和西块,从138口老井入手,一点一点找线索。

  一口井包括钻测录、地震等资料,而且要将138口油井建立起联系,难度可想而知。

  “认识不下去了,再反过头来认识。”刘海青说有些井原来测井解释没有油,也就没开发。但是在资料复查时,根据成藏规律和成藏认识根本解释不过去,这井应该有油。他将此类油井称为“钉子井”。

  “拔钉子需要勇气。”石油开发中心科研所油藏主管师闫法堂说,“射孔之后没有油,也就没有了效益。企业总归是讲究效益的。没有六成以上的把握,这个钉子不敢拔,也拔不掉。”

  一口“钉子井”被拔掉,意味着一个区域的解放。

  义古71-7井是义古30块的一口老井,1979年完钻后即转注水井。石油开发中心接手进行测井二次解释后补孔合采,初期日油7.2吨,含水14.3%,成功升级为油层,二叠系含油面积进一步扩大,为方案编制奠定了资源基础。

  随着钉子一个个被拔掉,石油开发中心研究人员不断取得新发现,“捡”到一块又一块宝——

  2014年,义北大43块上报490万吨商业储量;

  2016年,义古72块上报240万吨商业储量;

  2017年,义古30块上报205万吨商业开发储量,占油田整体上报商业开发储量的十分之一,排名油田第二。

  据闫法堂介绍,商业开发储量指有效可动储量。这些储量在现有油价下可动,已完成或正在编制产能建设方案。它比探明储量的级别更高。

  2017年,石油开发中心在义和庄部署的10口滚动勘探井全部成功,平均单井钻遇油层50.8米/17.5层,投产新井比油田平均新井产量高出两倍。

  现在,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义和庄东区。这里将成为2018年主要攻关区块,义和庄油田也成为石油开发中心未来3-5年增储增效阵地。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社
201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