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学习贯彻得如何?对照集团公司2018年工作会议精神,企业有什么思路与打算?面对低油价成为常态,上游如何应对寒冬期,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困难时期,干部员工的精神面貌怎么样?
带着这些问题,2月6日至7日,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到胜利油田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调研。
调研中,戴厚良带头遵守集团公司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轻车简从,简化陪同,行程紧凑。他顾不上舟车劳顿、天气寒冷,直奔基层一线、生产现场,看望慰问干部员工。从注采井站到钻井平台,从科技人员到技能大师,从岗位员工到离退休老石油,戴厚良问计于基层,共同谋划企业今后发展。
“当安全与进度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安全”
1961年,胜利油田从华八井的一粒油砂开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如今已经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半个多世纪一路走来,胜利油田员工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尤其是2017年以来,面对低油价的挑战和经营创效的严峻形势,胜利油田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执行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攻坚克难,拼搏进取,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每一滴油,每一米进尺,都凝结着石油工人的心血和汗水。基层员工工作、生活得怎么样,始终是总经理的牵挂。在胜利采油厂注采503站,戴厚良详细了解了信息化建设给油田生产带来的变化。与以往相比,信息化的应用,使得户外现场巡线变为室内远程监控,一线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听到这些,戴厚良频频点头。
在技能大师冯新永的创新工作室,冯新永介绍了自己的发明——立式抽油机移动装置。这台装置让原先4个男员工花一天半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两个女工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完成。戴厚良十分高兴,鼓励冯新永立足岗位积极创新,多学习、多研究,用创新实践推动效益提升。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也是对员工最大的关爱。在黄河钻井50107SL钻井队,戴厚良详细了解了安全生产问题。
“你这脸该黑的时候能黑得起来吗?”他问负责安全工作的副队长刘强。
“一切照章办事,严格规范操作。”刘强答道。
“严起来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在安全上,一是一,二是二,没有什么好含糊的。当安全与进度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安全!”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井队狭小的办公室里,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好的机制和好的工作办法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集团公司2018年工作会议指出,要用“两个三年”和“两个十年左右”时间,分步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处于寒冬期的上游板块,做好准备了吗?调研期间,戴厚良总经理仔细看、详细问,胜利油田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的系列举措以及干部员工的创新热情,让他深感欣慰。
在盐222-斜6井场,戴厚良仔细倾听黄河钻井50107SL钻井队的情况汇报。这口井位于垦利区块,是胜利油田与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合作开发难动用储量的样板工程。
在胜利油田,有不少低品位储量未得到有效动用。为了盘活储量资产,将难动用储量“管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探索难动用储量开发新模式,从去年开始,集团公司在胜利油田开展难动用储量开发试点。试点工作由胜利油田分公司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合作开展。双方本着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单井产能、降低工程造价,实现难动用储量的效益开发。
“推行新机制之前,打一口井需要多少天?”戴厚良问道。
“80天的定额,70天的周期。”50107队员工兰恭涛回答。
“现在呢?”
“我们已经缩短到36天。正在钻进的盐222-斜6井,预计30天左右就能打完。”
“这样的速度,在以前可能连想都不敢想。有了新机制,还要想办法。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听完介绍,戴厚良高兴地说。
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经营活力、发展活力、创新活力,全面提升效率,打造持续竞争力。胜利油田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精准诠释了集团公司2018年工作会议的这一要求。在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戴厚良认真听取新型管理区建设带来的变化。
与以往相比,新型管理区机制灵活,拥有油藏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自主决策权。在这种模式下,管理区为甲方,专业化服务单位为乙方,建立起以管理区为中心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管理五区技术管理室主任梁华深有体会:“现在干劲更足了,管理区有自主权,每个人的业绩与绩效考核收入直接挂钩,激发了我们的创效热情;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了,技术素质、经营意识、科学决策都需要不断提升。”
“技术人员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运用好机制,一方面为公司创效,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自身价值。”戴厚良鼓励她说。
戴厚良说,胜利油田这几年不容易,低油价下想了很多办法,也有很多举措。措施很实,目标也定得好,这非常不简单。要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特别是采油管理区要把存量做好,进一步夯实增量,推动油气主业可持续发展。
戴厚良的鼓励与认可,让参加座谈的每个人备受鼓舞。
“时代在变化,‘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情怀不能变”
调研期间,戴厚良先后在钻井现场、采油管理区和科研单位主持召开小范围座谈会,共同研究企业深化改革、扭亏脱困的良策。每次座谈,戴厚良都强调要牢记初心使命,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切实担负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个重要责任,切实抓好扭亏脱困这个紧迫任务,大力弘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推进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刘志轩是一名基层采油工。他在座谈时向戴厚良总经理汇报了学习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对集团公司提出的“两个三年”和“两个十年”目标非常振奋,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作为基层的小人物、管井工,就是要认真工作,及时发现井上问题并及时处理,用平时工作的精细挖潜,作出自己的小贡献。”刘志轩快人快语。
“感谢你的付出。你可不是小人物,是大人物,每名员工都是公司的主人。只要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干好,爱岗敬业,创新创效,在岗位上奉献,这就是大人物。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中国石化才能建设为世界一流公司。”戴厚良的讲话赢得了阵阵掌声。
赵丽是注采501站党小组组长,她在座谈中谈了党支部建设情况。“现在,在党员的带领下,能创效就是好岗位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听到这里,戴厚良语重心长地说:“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多做关心群众、教育群众的事,有困难真帮助,急难险重抢在前。党徽既然挂在胸前,就要做出样子!”
作为科研人员,集团公司高级专家王增林也参加了座谈,畅谈如何破解低油价下效益开发的难题。他认为,要用颠覆性的攻关思维,改造传统工艺技术。加大原创性技术攻关力度,破解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开发难题。他还建议强化集团公司内部科研工作的协作与共享,实施联合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效益开发,采油工程义不容辞!”
像王增林一样,无论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员工,无论采油工人还是科技人员,胜利油田干部员工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让戴厚良总经理印象深刻。他最后强调,大要有大的样子,大企业要有风范、有规范、做示范。初心是最初的使命,使命是初心的出发。“时代在变化,‘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情怀不能变。胜利这支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要自觉沉下心来干实事,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从华八井再出发,瞄准新目标,展现新作为!”
总经理的殷殷嘱托,必将成为胜利员工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