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带油气勘探关键技术获重要进展

  山前带将上升为胜利西部探区重要勘探领域。最近,“准噶尔盆地山前带油气勘探关键技术”在中国石化2017年度“十条龙”科技攻关会议上顺利“出龙”,这对今后国内外山前带油气勘探突破具有较大指导作用。

  山前带,顾名思义是指山脉山脚处、盆地边缘等区域,因其处于高部位,所以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由于该区域造山运动形成地质情况复杂,所以勘探难度极大。

  据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介绍,山前带勘探难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地表地下双复杂,导致地震资料成像差;二是构造变形、变位作用强,导致构造模型难建立,演化过程难恢复;三是储层类型多,难以寻找到有利储层;四是难以建立准确的成藏模式,制约了勘探部署。

  根据统计,目前胜利西部山前带勘探面积共有1.2万平方公里,估计资源量达20多亿吨,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领域。针对山前带勘探难点,科研人员以制约山前带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为导向,综合应用各类资料,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多尺度全方位攻关研究。初步形成了以“地震成像处理技术、构造地质综合建模技术、有利储层评价技术及圈闭含油性评价技术”为核心的山前带油气勘探关键技术。

  “这项技术从资料处理、资料解释到目标落实,初步实现了山前带油气勘探由‘碰’到‘找’。”科研人员说。

  早期山前带油气勘探主要以地表油苗和二维地震落实的大构造为指示进行勘探,但是中深层构造较为复杂,很难落实准,勘探人员将之比喻为“高点带弹簧,圈闭带轱辘”。哪种山前带类型更好、山前带什么部位最有利,这些问题也搞不清楚,勘探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运用这项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建立起山前带构造地质模型,并且查明构造地质演化过程,对成藏过程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在油气勘探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取最为有利的区带及目标进行勘探。

  目前,该项技术在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等山前带开展了推广应用,已初步锁定油气勘探的有利靶区。在准北山前带,指导部署的哈深2等井见到好苗头,展示了该区域良好的勘探前景;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山前带,部署的山古1井在古近系钻遇43.6m的厚油层,测试获得日产3.65立方米的工业油流,实现了胜利西部外围盆地的油气勘探新发现。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