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采厂依托“四化”深度融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自“四化”项目开展以来,胜采厂始终按照“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的设计原则,实现工艺流程、设备设计标准通用化,实施规模化定制,实现整体工程拆分为工厂化预制标准模块,通过传统工艺技术和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同步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2018年1月8日到9日,胜采信息中心技术人员按照“四化”建设要求,对采油管理五区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安装部署,保证监控系统在以后的使用中稳定可靠。

  自2017年“四化”项目开展以来,该厂始终按照“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的设计原则,实现工艺流程、设备设计标准通用化,实施规模化定制,实现整体工程拆分为工厂化预制标准模块,通过传统工艺技术和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同步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打造三维可视化的“四化井场网络部署系统”,胜采厂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和建设模式, 控制用工、压扁层级,陆续在采油管理五、六、七区陆续增加网络节点820个,网络传输设备1800余个,信息化采集设备5500多个,根据现场需要,为系统扩容和数据的深度挖掘做准备。

  他们本着“技术创新,标准升级,深入打造‘两化融合’支撑体系”的工作思路,基于一条光缆,搭建“工控+视频网、办公网”,建成具有监控、指挥、管理、预警功能与一体的生产指挥中心。

  该厂信息中心积极配套技术协议,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升级技术手段,使得数据上线率、系统稳定性、故障处理时效显著提升。先后开展了“熄屏监控”、“工控网建设”等技术攻关,提供了自控、网络、数据、软件四大板块技术支撑,开创了视频稳定性管控核心技术的研究,实现了所有项目部署、施工、检测实现自动定量评价。

  技术人员依托现用功图量油软件和计划对接的功图算产软件集中优化,对稀油稠油模型建立的算法提出更高精准要求,对软件部署服务器环境的搭建进行统筹安排。基于“四化”采集的实时数据,实施稀油稠油正常工况量油算产模型的应用,在实现液量自动计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劳动力,降低产能建设投入与运行成本,为采油厂产量科学有效算量提供依据。

  实施过程中,该厂沿着“调结构,降成本”的改革思路,提出建立环网,部署无线网络扇区的方案,系统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实现区域性网络整体优化;通过自动监控油区生产发现问题、准确率60%以上;精简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及维护费用降低30%;建立“四化”采集设备 “在线应答”监控管理平台,降低数据采集频率,达到设备95%可用,报警准确率75%以上,形成纵横结合、上下联动、协调指挥的生产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油田科学开发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来源:胜利日报
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