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局党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油田发展的五大战略和三大目标,其中,“以稳产2300万吨左右为前提,将对应的盈亏平衡点降至50美元/桶”作为三大目标之首,既为油田“十三五”发展确定了新坐标,也吹响了油田持续有效发展的新号角。
一年来,这一战略目标在油田上下凝聚起广泛共识,增强了推动油田持续有效发展的士气和干劲,也得到了集团公司的充分肯定。在刚刚闭幕的管理局有限公司第一次党代会和管理局有限公司、油田分公司一届一次职代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效益稳产2300万吨、盈亏平衡点降至50美元/桶”的目标要求。为此,经济开发研究院和胜利日报社组织专门力量,围绕新时期油田发展战略目标的内涵、2017年的推进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研讨,并形成系列专题报告。今天,本报推出“‘纵论新时期油田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专题报告”第一篇,敬请关注。
——编 者
在经济学中,盈亏平衡点又称为盈亏临界点,通常是指销售收入等于成本时的产量,由此看来,油田新时期效益稳产的战略目标,其实质是在原油稳产2300万吨的条件下,将单位成本降至50美元/桶。这个看似简单的逻辑关系,既承载了胜利人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也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落实新时期战略目标,是适应国际石油市场起伏波动的需要。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暴跌并持续低位运行的走势,使胜利油田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要有效应对油价的起伏波动,关键是把成本控制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以此赢得应对市场变化的主动。统计数据表明,自1975年至2017年的42年里,剔除通胀因素后国际油价有18个年份高于50美元/桶,19个年份低于50美元/桶,还有5个年份在50美元/桶左右。基于这一统计规律,很多专家将50美元/桶左右作为原油的价值中枢。同时,根据今后国际市场石油供应相对充裕、需求相对稳定的趋势,认为油价将回归石油商品价值,围绕价值中枢波动。可以看出,油田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与国际市场石油的价值中枢相契合,只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能够在风云变化的市场中占据经营主动权。
落实新时期战略目标,是油田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油田作为资源型企业,油气资源和产能的有序接替关乎生存和发展,而要实现资源和产能接替,必须有相应的勘探开发投资作为保障。分析表明,如果油田新时期战略目标得到落实,在油价50美元/桶的条件下,油田不仅能够实现账面的盈亏平衡,而且能够产生150亿元左右的经营现金流,基本能够满足当前油田勘探开发投资的需求。如果油价回升到60美元/桶甚至更高的价位,油田就能够实现利润80亿元以上,重新成为集团公司的盈利大户。从这个角度来看,落实新时期油田战略目标,既是扭亏脱困的紧迫任务,也是实现持续有效发展的迫切要求。
落实新时期战略目标,既有困难挑战,更有潜力希望。从目前来看,将油田的单位成本控制到50美元/桶,就是要把现有成本降低近四分之一,换句话说,总成本需要减少约200亿元。在近几年油田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增加、投入需求上升的条件下,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看到困难挑战的同时,油田领导也明确指出了潜力和方向。
首先,要从降低折旧折耗费用上找潜力。在目前油田的成本构成中,油气资产的折旧折耗费用占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总量超过200亿元,比“十二五”期间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由于这项成本是由资产分摊而成,在近几年大幅压缩投资、折旧费用大量计提的情况下,油田的资产总量已有所下降,为降低折旧折耗费用创造了条件。同时,折旧折耗计提的比例与储量价值密切相关,通过控制自然递减、优化操作成本等途径,降低折耗率大有可为。因此,在资产规模减少的有利条件下,多措并举降低折耗率,就有可能将折旧折耗费用降到“十二五”期间的平均水平,这也意味着油田成本可减少100亿元以上。
其次,要深挖人力资源的潜力。油田作为集团公司用工规模最大的企业,人工成本规模最大,人力资源也最丰富。如果我们加强外部市场开拓,有30%左右的员工参与外部市场开拓,每年外部市场收入就能消化10亿元以上的人工成本,再考虑今后几年自然减员等因素,就有可能消化降低20亿元以上的人工成本。
在做好降低折旧折耗和人工成本这两篇大文章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切实降低土地费用,持续开展降本增效活动、不断降低财务费用等管理费用支出。同时依托“四供一业”移交后关联交易费用下降的有利条件,到“十三五”末就完全可能将盈亏平衡点降到50美元/桶。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对于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历程的胜利油田而言,要实现“稳产+降本”的目标,其难度不亚于油田发展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但面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风云变幻,面对油田生存发展的现实考验,我们必须以“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勇气和毅力,坚定不移落实新时期油田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唱响“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