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钻探攀高峰 ——记中国石化先进集体渤海钻井总公司40600钻井队

科学钻探攀高峰

——记中国石化先进集体渤海钻井总公司40600钻井队

 

特约记者  王伟才

136-斜5井钻井周期8.67天,打破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3500-4000米井深钻井周期最短记录;桩74-14-斜18井钻井周期10天17小时,创桩西区块同类井型钻完井周期最短记录……成立19年以来,40600钻井队累计刷新70多项钻井纪录。

他们在胜利本土扎根成长,勇闯东北市场,在风起云涌的石油工程市场上打出了品牌,创造了傲人业绩:累计进尺超100万米,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先进集体”,石油工程公司“工人先锋号”,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先进基层队”等荣誉称号。

勇攀技术高峰

40600钻井队曾负责胜利油田近五年浅层最大位移水平井—桩115—平5井的施工任务,一举打破了大位移水平井提速提效难的“魔咒”。

这口井设计井深3102米,井斜达89度,水平位移2282米,轨迹类型复杂,是东部油区水平位移井中的“老大难”。2019年,这口井二开进入水平段时,出现返砂困难,摩阻大,给起下钻和接立柱造成了很大风险。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40600队创新“一查二选三跟踪”工作法,组织技术骨干与渤海钻井驻井技术专家进行“破点”攻关,强化钻头刀翼布局、优化复合片尺寸,大胆尝试将“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运用到水平位移中,确保水平段轨迹圆滑,符合设计要求。

对症施剂,分段配比复合润滑剂,将钻井液进行优势互补组合,提高钻井液抑制性,低黏切施工保障较高破岩效率,保证井筒稳定、井下复杂,保持井眼清洁。

该井实现了17天完钻、31.7天完井,钻井周期和建井周期分别提速29.5%和11.4%,探明单井储量12.1万吨,被甲方评为优质高效生产井。

40600队把技术攻关作为提速提效的核心要义,不断强化现场分级技术管理,集成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推动了钻井作业由粗放式向精准化的转变,并形成“三个一精准化区域钻井施工模式”“一区域一对策、一口井一方案”等优快钻井技术模式。

搬迁“逐电追风”

在老区块施工要想实现高效益,就必须在队伍自身上下功夫。近年来,40600队结合多年搬安组织运行经验,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队伍实际的“模块化”快速搬安模式。

该模式按照设备的形状、体积、重量合理的搭配,增强每辆车的运载量;合理布局设备卸放顺序,避免二次就位,减少车辆停待时间;规划搬迁过程轴线进度表,把时间精准到“分”,把工序控制到“点”,每一项工作都精落到人头和车辆上。

井队设备物资经过此模式“瘦身减配”,100多车货物优化至80余车,整个搬迁过程对接有序,像流水线开启了“加速器”。

64-斜25井更是实现了当天拆放、当天搬迁,10个小时就完成搬迁任务,单井周期缩短8.5天,节约100万元,创出胜利油田40型号钻机带顶驱设备迁装单井搬迁新纪录。

2021年,40600队累计搬迁19井次。全部实现12小时完成搬迁、36小时内起升井架、60小时内达到一开标准的生产目标,单井平均节约时效24小时,搬迁时效平均提高25%,单井建井周期平均节约时效30%。

锤炼过硬作风

40600队一共41人,其中党员17名。不论遇到什么急难险重任务,党员们始终是冲在最前面。

党员们严格执行“四带头、四不离”行为准则,即“带头执行制度、带头学习技术、带头遵章守纪、带头吃苦奉献;没有特殊情况不离井队、节假日不离井场、复杂情况不离现场、关键时刻不离岗位”。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们冲在前、抢在先,重点项目齐上阵,支部班子连续五年民主测评优秀率保持在98%以上。

在钻机搬迁、下套管等特殊作业期间,支部班子成员及干部大班自发组成“第四班组”投入生产,实现引领在现场、管控在现场、教学在现场,无论时间早晚,减轻工程班组工作负荷。

2021年,面对疫情的影响,部分职工无法及时归队,接到搬迁任务后,队部、大班主动组成第四班组,队内6名干部连续替岗,7名职工放弃了区内倒班,仅用11个小时就完成了从垦72-斜19井到垦71-斜228井60公里的搬迁任务,实现了“一天搬完,三天开钻”。

人比钻塔高,心随钻头动。就是这样一支41人的小队伍,为渤海钻井总公司的建设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产值过亿,利润超2000万元。


信息来源: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