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潮而立建新功 ——记山东省工人先锋号桩西管理三区139海油陆采平台

迎潮而立建新功

——记山东省工人先锋号桩西管理三区139海油陆采平台

胜利日报二版2022-05-05

 

特约记者 王丽华 程秀坤

从空中俯瞰,桩139平台就像一艘航空母舰停泊在碧波中,通过进海路与陆地相连。

桩西采油厂管理三区桩139海油陆采平台建于2003年,地处渤海湾近浅海地带,是桩西采油厂最早的海油陆采平台。多年来,该平台依靠科技增油、严守安全环保要求、坚持技术创新,累计贡献原油84.2万吨。目前,有油水井52口,日产量稳定在130吨。该平台多次荣获胜利油田工人先锋号、胜利油田党建示范点、胜利油田行业品牌班站等荣誉称号。2022年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依靠科技解开发难题

争做科技增油先锋

139属于稠油油藏,早期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开发。随着开发效益变差,产量一度掉到88吨。

针对存在的问题,桩西厂引进微生物驱、二氧化碳驱等新技术,把桩139打造成前沿技术的“试验田”。

139-斜32井热采失效后处于长停状态,技术人员于2019年引进微生物驱,初期增油2吨,仅持续两个月就失效了。2020年,对其注入高分子降黏剂,增油1吨,效果也不理想。2021年对其实施“微生物+高分子降黏剂”复合吞吐后,日产液量上升到15吨,初期日增油6.5吨。

“每个参数都要记录准确,源头数据关系着试验方向。”基础资料负责人王长勇介绍。他们建立试验监控清单,配合技术人员监控作业注入量、浓度,及时监控参数变化,开井后对油井生产数据取全取准,为先导试验提供准确的源头基础数据。

他们利用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油水井功图、温度等生产参数,摸索优化措施,根据油井的“脾气性格”因井施策保证正常生产。

目前平台用冷采技术替代注汽热采开发,效益产量持续保持在每天130吨,盈亏平衡点降至39美元/桶。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争做安全环保先锋

海油陆采就是用陆上方式把滩海石油开采出来。

“虽然是陆采,得按海上的高标准来管理,把平台打造成清洁能源绿色生产阵地。”采油管理三区党支部书记刘银川介绍。

风暴潮时,暴风雨夹杂着海浪漫过挡浪墙直扑平台。有时,平台积水最深可达到1.2米。如果出现站内设备设施腐蚀、管线破漏、采出液泄漏等问题,会对海洋造成污染。

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就采用集中流程、全封闭生产,实现气液密闭输送。为加强集油管线监控,除使用无人机日常巡检外,桩西厂委托海检中心对平台开展综合年检,评估完好情况,做到隐患早发现、早处理。

雨水夹杂着海水,如果从散热孔进入控制柜,还会引起电器故障。因此在撤离前把设备密封得更严,也是员工们不懈努力方向。他们改用磁条密封散热孔的方式,1个人只需1个小时就能达到原来两个人半天包扎塑料布的效果,避免设备受到海潮侵害。

除了电器密封外,他们还把挡浪墙加高到1.5米,把控制柜、电机架高,增强了平台抵御风暴潮能力,避免受到海水浸泡。

采取行动早一点、标准高一点、巡护多一点,他们一次次应对风暴潮等恶劣天气。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桩西油区,桩139平台没有一台电器受损。

有技术才有力量

争做创新发展先锋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桩139平台从原来的26人优化到10人,人均管井数达5.2口。老办法老路子难以适应当前的管理模式。

4月7日,在桩139-斜25施工现场,安全监护员徐娟在进场检查时发现,乙炔气瓶无回火装置。她要求整改后才能再开工。该平台发挥女员工心细、严谨的特点,组织女员工培训取证后,担任现场施工安全监督。男员工则负责设备保养、调平衡、换电机、调参等难度大、重体力的工作。

139坚持管理创新,推行系统谋划、专项运行、基础管理、检查提升的“周期管理法”,以提升平台内巡井效率和基础管理水平。该平台采油时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达标率一直保持100%。

“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中石化技能大师毕新忠深有感触。稠油开发井口漏油是“老大难”问题,他们因井施策,52口油井分别采取了高液带低液、置换法、三通引流法、气囊补偿式光杆密封等13种治漏办法,有效治理井口漏油问题。

针对“稠油井缓下导致抽油机冲次小于1次,高原机示功图不显示”这一难题,他们在毕新忠带领下,把功图采集的感应装置由面改成点,实现了数据精确采集。该项技术填补了同行业低冲次功图采集不显示的空白,获得了国家专利。

近年来,他们结合“劳模工匠进班站、传技艺、解难题”活动,组织开展疑难问题联合攻关,解决了多项生产难题,其中4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信息来源: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