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位置:胜利日报~日报三版期刊:2022-03-03作者:王瑞玲编辑:王瑞玲关键字:无创建人:王瑞玲部门:日报二版电话:无创建时间:2022-03-01 18:29:33字数:114ID:362583切换字体原始大批注校对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女性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变化,但不变的是她们认真工作、努力生活的态度。她们或刚毅或温暖,或执著或坦然,在各自的领域内散发着光和热,向着未来一路勇敢前行。在这阳春三月里,让我们一起聆听油田各行业优秀女性的故事。
护花使者
位置:胜利日报~日报三版期刊:2022-03-03作者:王瑞玲编辑:王瑞玲关键字:无创建人:王瑞玲部门:日报二版电话:无创建时间:2022-02-25 16:59:39字数:1092ID:359282切换字体原始大批注校对
2005年,我转岗成为一名绿化花卉工。新的岗位让我感到既陌生又兴奋。刚开始,我认为绿化工作无非就是春天刨坑种树、夏天除草打药、秋冬剪枝养护,只要肯吃苦,没什么难的。可真的干下来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病虫害防治、花木修剪、机器设备操作,各方面的专业性都很强。
树种分类与识别是绿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便于观察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我放弃舒适的班车,骑自行车6公里上下班。练习到最后,仅凭一个叶片我就能说出树种的名称、科目及相关形态特征。病虫害防治是绿化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同。为了准确识别病虫害、正确用药,我将每类病虫害的相关知识抄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随身携带,反复记忆,很快病虫害防治的方法被我熟记于心。
2014年,我入围油田第十八届职业技能竞赛。比赛项目中有需要口述的内容,为了练发音和普通话,全家人齐上阵,帮助我纠正叙述中的口头禅多、咬字不清等问题;默写完没时间对答案,就让老公帮忙;家里的厨房、卫生间墙壁上都贴上学习内容纸条;客厅、卧室、车库及衣服口袋里,也放了学习资料。精心的准备让我有了充足的信心。2014年9月16日,油田第十八届职业技能竞赛绿化花卉工比赛举行。我沉着应战,取得了第一名,被授予油田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荣立油田二等功。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矿区物业服务中心的内训师,我积极参与技能人员下基层、劳模工匠一线行等活动,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绿化技能培训,讲解各种绿化养护知识,经常主动联系有学习需求的班组送教。我在导师带徒中创立了“5433”教学法,成立了绿化学习群,培养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习惯,定期在群内分享绿化相关知识,随时解答大家遇到专业技术疑难问题。自2015年以来,共带徒89人,其中11人在油田技能竞赛中获奖,78人通过技能鉴定。
在做好导师带徒工作的同时,我时刻牢记为居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把提高劳动效率作为始终不懈的追求,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给树木涂白时同事说年龄大了,每次涂白时都打怵、用毛刷反复绕树弯腰蹲起会头晕眼花,于是我和爱人一起研制了树木喷涂机,直径30厘米的树只用24秒就能喷完,效率提高10余倍,年节约资金370万元。针对防治蛀干害虫爬梯登高效率低、有安全隐患的问题,研制“蛀干害虫遥控定量装置”,提高效率15倍,年节约资金111万元。
2015年以来,我主持和参与完成技能创新成果88项,其中,38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2项成果获局级及以上荣誉,发表技术论文22篇,27项成果在油田各层面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益。经核算,直接创造经济效益8660万元。
稠油开发能手
位置:胜利日报~日报三版期刊:2022-03-03作者:王瑞玲编辑:王瑞玲关键字:无创建人:王瑞玲部门:日报二版电话:无创建时间:2022-02-25 16:40:33字数:930ID:359192切换字体原始大批注校对
2014年,我参加采油厂建模数模一体化建设人才招募竞聘,以绝对优势竞聘到地质研究所。来到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我迅速转换思路,变压力为动力。
为提高所里建模数模一体化的整体水平,我将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工作梳理出操作流程,编写成操作规范,组织所里青年科技人员进行培训,迅速将这项工作带动起来。通过近几年的努力,18人取得了建模资质证书、15人取得数模资质证书,主力单元模型化率达到100%,大大提升了我厂建模数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团队运用数值模拟技术与方案优化有机结合,论证新区产能建设方案,优化老区调整方案,使得新井达产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运用数值模拟技术与动态分析有机融合,实现了精准挖潜剩余油,高效部署零散、更新、侧钻井50余口,新增产能达5.5万吨,增加“SEC”储量55万吨;建立流场数值模型,通过强弱交替注水、脉冲注水以及“井层不见面”的注采耦合等多种手段,精细调整流线流场500井次,累计增油2.3万吨,创效益1500余万元。
2017年4月,我的岗位调整,开始负责建模数模一体化工作的同时兼管单家寺油田生产动态管理。单家寺油田目前处于高轮次吞吐时期,能量弱、扩腔难、动态不均衡、井况复杂等多重开发矛盾并存,开发难度加大。但是我坚定“老井可以精细挖潜提质增效,老区可以创新管理重焕活力”的信心,静下心来针对开发难点,进行摸排。我积极在老区寻找增量阵地,通过精细认识“扩”增量、零散更新“网”增量、层间挖潜“补”增量、老井侧钻“挖”增量等多维度手段为老区产能接替再添新动力。在停产井中找潜力,树牢“观念认识水平有多高,扶长停井的潜力就有多大”“治理技术水平有多高,扶长停井的效果就有多好”两个理念,采用“长停井六查法”,配套长停井治理技术,有效盘活存量。在生产井中找措施,以“强热采提效”为中心,深化“注汽+”理念,开展“多元热化学复合吞吐”扩热腔;以“剩余油深挖”为导向,精细层间潜力认识,集成蒸汽流场调整技术序列调均衡,保障高质增效。同时,面对稠油蒸汽吞吐开发中面临的困境,积极选井开展降黏冷采试验降本增效,摸排潜力单元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选取典型区块尝试转换开发方式创新创效,让开发近40年的老油田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成为“稠油管理标杆”。
以匠心搞创新
位置:胜利日报~日报三版期刊:2022-03-03作者:王瑞玲编辑:王瑞玲关键字:无创建人:王瑞玲部门:日报二版电话:无创建时间:2022-02-25 16:30:18字数:900ID:359169切换字体原始大批注校对
一次偶然间,我听到站上的化验员抱怨取样桶清洗起来费时费力。我借鉴刮刀原理,用废旧塑料做了个弧形刮片,几分钟就能清洗干净一个取样桶,不光省力还省水。其他站的同事知道后也都抢着要,我就给每个站都做了一个。这次经历让我的思维打开了一扇窗。搞创新不一定非要高大上,为员工减轻劳动强度,让大家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中,也是一种创效方式。
2019年,我走上了责任技师的岗位,坚持把解决生产实际难题作为主攻方向。然而,由创新走向创造的道路漫长曲折。
一天,看到刚从井上干活回来的一位师傅手扶腰、很吃力地走着,我急忙问他怎么了。师傅说:“我这腰本来就不是特别好,今天拉油的这口井,油罐梯子特别难爬,上下几趟我这腰就有点承受不了,如果一旦有什么紧急情况,我也爬不下来了。”解决他的这个问题涉及到机械设计、应力计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坚持还是放弃?我的内心第一次有了动摇。
就在我苦恼之时,恰好采油厂“导师带徒”活动启动,站长替我做主报了名,成功加入到集团公司技能大师李志明的门下。签约大会上,师傅的一句话让我受用至今。他说:“作为新时代的技能工人,不管到啥时候都得有工匠的情怀,既然选择了创新创造这条道路,就要坚持走在前列,当价值创造的引领者。”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将自己的想法慢慢变为现实。一次次地去现场考察、一次次地向押运员询问、一次次地向专家请教,我借用大家的智慧助力破题,撞击出新的火花,提出了扶梯、滑梯合一的创新思路。在我们管理区,单井拉油罐分布比较分散而且偏远。寒冬里,我赶往每一台拉油罐,爬上爬下进行测量、调查、分析;冷风中,我跑到油气井下作业现场借鉴学习。历经300多个日日夜夜,“多功能罐应急逃生装置”在盐22斜100井试用成功。
几天后,看着眼前的“铁家伙”,新的想法又闪现在我的脑海中:“能不能有别的替代材料,可以减轻装置重量方便安装?”我找到相关公司,确定了新的阻燃复合材料,重量比之前整整减少了一半,真正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人身安全。此次创新研发历程,让我深有感触:创新离不开坚持,只有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筑牢创新基石,更好地使“一切工作向价值创造聚焦,一切资源向价值创造流动”。
坚毅的多面手
位置:胜利日报~日报三版期刊:2022-03-03作者:王瑞玲编辑:王瑞玲关键字:无创建人:王瑞玲部门:日报二版电话:无创建时间:2022-02-25 16:06:42字数:951ID:359065切换字体原始大批注校对
2019年底,济阳页岩油多口水平井取得产能突破,峰值日产油当量超百吨,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在胜利油田60多年的勘探开发史上,这是一种从未接触过的油藏类型。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作为油气开发主任师的我经常惴惴不安、夜不能寐。
原来拿手的本领用不上,原本积累的经验不适用,一切需要从头开始。这激发了我的斗志:没有攻不下的山头,没有攀不上的高峰。于是,我从自身的专业出发,围绕现场生产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瞄准济阳页岩油开发优化设计关键技术开展攻关。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设计的济阳页岩油第一口开发水平井——牛页1-1HF井自然投产峰值日产油108吨、第二口开发水平井——牛页1-2HF井体积压裂投产峰值日产油243吨,创国内页岩油单井产量新高;编制的济阳页岩油第一个开发先导试验井组方案(樊页平1井区)现场实施,平均有利岩相钻遇率76.2%;第二个开发先导试验井组方案(牛55地区)现场已开钻。
2021年10月21日,总书记来油田视察。到我们勘探开发研究院视察时,我有幸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教导。随后的工作中,我将总书记“端牢能源饭碗”的话语牢记在心,笃定在石油科技攻关的道路上继续奋斗。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我第一时间争当“碳捕手”,积极投身“CCUS”工作中。我聚焦页岩油科技创新关键问题,对标追标国内外页岩油气开发最先进水平,采用最先进的理念优化设计济阳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引领技术发展。该方案于2021年12月1日在北京向由十位院士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汇报,获得了国家能源局的批准。
生活中,我非常珍惜每次表达爱的机会,乐于主动帮助他人。每年坚持至少一次无偿献血,目前已累计献血近7000毫升。工作16年来,我和丈夫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事业打拼,高强度的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加班的时候,我只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办公室成了她最熟悉的“游乐场”,折叠床成了她的“梦工厂”,“油藏、动态、开发”成了她稚嫩口中的常用词。在科研人员、母亲、妻子、女儿的角色重叠中,我有时候也身心疲惫,特别是当科研攻关的关键时候,孩子生病、老人住院赶在一起,我感到分身乏术,也曾心酸流泪过。但是,想起多年来师傅对我的教导、专家们的悉心指导、党组织的培养,我始终坚定心中的想法——“做一个甘于奉献的人”。
炉火般的热情
位置:胜利日报~日报三版期刊:2022-03-03作者:王瑞玲编辑:王瑞玲关键字:无创建人:王瑞玲部门:日报二版电话:无创建时间:2022-02-25 15:51:30字数:832ID:359049切换字体原始大批注校对
作为孤东注汽项目部第一名女站长,我带头作表率,与班站员工一起摸爬滚打。2021年1月1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伴随大幅降温,孤东油区供电线路受损,造成大面积停电。接到通知已是凌晨,我从家中开车30多公里第一时间赶往站上,一到现场就带领站员拆卸流程。风雪虽大无法褪去心中的火热,我强忍着肩周炎的折磨,硬是将冻堵的流程管线一根一根地拆开清理,再一根根接上。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中,大家整整奋战了一夜,直到设备恢复正常。此时,我的工服早已结上冰碴,眉毛也染上了霜花,但是看着一台台设备都恢复了“生机”,内心感到一切都值了。
面对项目部“第一台”超临界锅炉的投产运行,大家都不敢当“吃螃蟹”的人。年轻气盛不服输的我第一个站出来:“没干过超临界,可以学啊!你们不接,我来接。”面对新工艺、新流程,我摆正心态,从零开始,吃住在站上,硬是把超滤设备从原理到运行、从结构到流程都掌握到位,开启了高压井注汽的新征程。项目部与孤东采油厂开展风险井合作以来,我主动带领注汽7站承担起合作创效重任。从作业工序落实到运行数据“零差错”录取,从单耗动态分析到参数跟踪“不间断”调整,充分发挥着超临界锅炉高纯水制高干汽的优势,在孤东油区首次实现了锅炉注汽干度100%,井筒千米干度由10%提升至40%以上,擦亮了孤东注汽的品牌。
我积极带领班站员工树立“向油延伸”工作理念,主动融入油藏经营工作,将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针对制约班站高质高效运行的难点问题,我带领党员创新工作小组开展反渗透膜件改造,将反渗透膜的更换时间由8个小时压缩到2个小时,实现了反渗透膜的自我拆装,仅此一项每年节约外委费用5万元。通过分析砂滤罐、超滤、反渗透冲洗排污水水质情况,开展高纯水处理节水试验,合理优化正洗、反洗时间,实现了锅炉整体用水单耗由2.1吨下降至1.8吨,年节约水费5.4万元。党员的带头研究攻关,带动了职工创新创效的热情。近年来,注汽7站先后转化“QC”成果、合理化建议十余项,取得经济效益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