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价值创造 加快转型发展
——记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现河采油厂
(胜利日报二版 2021-05-07)
通讯员 孔明磊 郭 双
现河采油厂聚焦价值创造,加快改革调整和转型发展,2020年完成交油气量107.16万吨,超计划2.3万吨,盈亏平衡点降至50美元/桶以下,同比下降12美元/桶,挣回经营绩效1.23亿元,绩效完成率132.7%,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油田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抓牢油气主业饭碗工程
走好效益稳产之路
投产新井4口,单井日产油6吨,通过实施降黏驱冷采技术,沉睡了近10年的王152区块终于“苏醒”。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深层低稠油油藏未有效开发动用的问题,还带动了周缘近千万吨储量的整体效益开发。
现河厂着力以新技术打造新效益产量增长点,积极实施降黏复合驱、压驱、调驱等5大类12项“四新”技术的矿场试验攻关和推广,增加日产油能力80吨,综合盈亏平衡点下降近3美元/桶。
通过敞开大门,采油厂开展“六个一批”合作,即与油公司合作动用一批、与工程公司合作撬动一批、与勘探院合作研究一批、与工程院合作承包一批、与外部企业合作增产一批、未动用储量开发解放一批,让9200万吨未动用及低效储量由“禁区”变“经济开发区”,激活采油厂油藏经营管理的一池春水。
围绕着保持好地层能量、控制好油藏含水,现河厂实施注水三年大调整,补充地层能量,强化注采调配,“围追堵截”剩余油,通过多管齐下,2020年实现含水负增长。
拓展非油业务半壁江山
提升价值创造之力
围绕挖掘人力资源潜能,现河厂推行了大系统、大部室、大岗位设置,厂机关23个科室融合成立九部室、三中心,形成四个系统“管理部门+服务中心”的机关架构;9个采油管理区优化整合为5个,注采班站由59个组合为26个。同时,他们将九部室、三中心、科研两所全部改为利润单位,以创效指标增强全员效益意识。
从45人扩大到434人,现河厂承揽新春公司油水井管理业务的队伍规模扩大了近10倍,从劳务输出拓展为“管理+技术”服务输出,签订的劳务输出合同金额增加了10倍,实现了采油厂增收提质、新春公司降本提效、油田降外委控风险的多赢。
“人人都是创效主体、岗岗都是效益源泉”“一切工作向价值创造聚焦、一切资源向价值创造流动”理念已经在现河厂干部员工心中留下烙印,更成为行动自觉。2020年,通过实施机构“三合”、人员“三动”,优化无效、低效岗位,激发干部员工动起来、走出去,现河厂2000多人走出去,外闯市场,创造价值近1亿元。
新春项目用工400余人、物业服务用工300人、资产运营用工200人、邮政金融服务用工100人……按照外部市场“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要求,现河厂非油业务占半壁江山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推动现代管理体系建设
掌握油藏经营之道
由11.2亿元降至6.8亿元,现河厂2020年投资比2019年优化了4.4亿元,对应的是盈亏平衡点下降8美元/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现河厂将2020年定为油藏经营预算元年,加大预算管理前端与绩效考核后端协调统一,推进业财融合,持续做大经济可采储量。他们将勘探开发投入由要素构成变为按油藏需求支配,打包形成5大类14项费用,科学匹配各项投入,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开发投入要“保”,与产量不敏感的生产保障性投入要“压”,并明确规定吨油完全成本三年不调整,消除了管理区的思想顾虑。
同时,这个厂设立成本资金池,引入“田忌赛马”机制,干得快、效果好的单元,可以持续投入,资金上不封顶,消除了有活儿干没钱花的瓶颈。同时,对机关及各单位实行全岗位、全利润、差异化从严考核,发挥“1+2+2”绩效考核导向作用。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内搞活,建立“产量合作分成”“油气水产品交易”等十大内部市场运行机制,增加自营工作量,降低外委费用1500万元。对外创收,支持专业化发展,借助外资、外力、外脑,敞开大门、拥抱合作,构建高效循环、互利共赢的市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