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采油管理七区:安全环保与上产同行

     胜利日报讯(通讯员 吕 飞 李 强)滨南采油厂管理七区注采一站员工盛洁取完SJSH2P218井油样后,用塑料袋把取样闸门裹紧,防止滴落原油污染环境。生产不忘保护油区环境,已经在该区每名干部职工心中扎下了根。

     安全清洁生产是企业的担当,也是企业的生命。采油管理七区以保护油区环境为前提,抓住安全清洁生产和员工身心健康核心,用实际行动守护 “碧水蓝天”。

     思想认识不到位,行动才会有偏差。为强化绿色发展观念,提升全员环保素质,管理区强化干部员工环保知识教育培训,开展每周一练、每月一考测试,开设环保学习专栏、环保PPT讲座,宣传环保发展理念,普及环保知识。他们利用“安全分享三分钟”微信专栏,宣贯《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要求,打造“指尖上”的安全课堂。同时,管理区制订《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不断提高干部员工的环保应急处置能力。

     近日,注采三站单十污水回灌泵站改造施工。为保证安全绿色施工,安全主任监督李强全过程监督施工进展。在每道工序开始前,他必须按照JSA标准细则逐项检查安全环保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确认达到施工要求后才允许承包商开工。

     管理区严格执行《环保交接管理规定》,做好注采站与作业队、注汽队、承包商等外部队伍现场环保交接工作,在开工前、完工后做好现场环保交接,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不留环保隐患,共同维护良好的油区环境。

     噪音污染是环保管理难点,也是管理区管理的重点。单10-30、单12-16等井由于电机运转时间长,电机扫膛,噪音大,距离村庄较近,影响到周围群众正常生活。为此,他们尝试加密保养等措施,但噪音仍降不下来。最终,通过更换电机降低噪音,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该区从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入手,制订完善《清洁生产实施程序》《集输干线巡线制度》《环境污染治理考核细则》等清洁生产管理措施,使每个部门的规矩、每个岗位的职责、每项操作的内容、每项工作的考核指标都清晰明了,实现了岗岗见标准、事事有规范、项项能考核,标杆变标准,让示范变规范。46号计量站,干线压力0.5兆帕,上限0.65兆帕、下限0.45兆帕为预警参数,当压力、温度波动达到预警值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巡检措施,有效避免管线泄漏事故的发生。

     稠油开采采用注汽热采,受注汽影响,井口变形,再加上长时间磨损,盘根容易漏油造成污染。管理区加强对井口盘根盒、井口流程治理,安装防脱卡子85井次,更换盘根盒弹簧72井次,加长密封段12井次,更换双密封盘根盒35井次,安装单流阀42井次,大大减少了稠油井盘根漏油现象。同时,他们对干线支干线全面调查,查找输油支干线隐患,列出隐患整改大表,对干线易穿孔的16个隐患点制订整改方案。针对部分支干线存在的投产年限长,裸露地面处容易腐蚀、管线变薄等问题,采取包护管78米、碳纤维加强65米、管线更换1000米等多项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环保隐患,保障安全清洁生产。

    目前,采油管理七区区从上到下,每一名员工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主题精神,为管理区的清洁生产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使油区变得更绿,环境更美。

信息来源: 
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