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节点管理采油队--纯梁采油厂采油一矿梁南管理区

    纯梁采油厂梁南管理区组建于1968年,前身是胜采指挥部采油22连,1975年更名为滨南采油指挥部采油三大队采油13队,1986年纯梁采油厂成立后更名为采油一大队采油2队,1992年组建采油一矿梁南管理区。现有职工126人,其中党员22人,干部8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7人,管理着纯化、梁家楼油田6个开发单元的186口油水井。建队43年来,梁南管理区大力弘扬"学习无止境,创新到永远"的团队精神,牢固树立"责任到点,精细永恒"的理念,处处精细管理,事事严细认真,人人精益求精,培育形成了以系统节点精细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点责文化",实现了老油田持续稳定高效开发,主力区块纯47块创出了全国同类油藏采收率的最高纪录。1980年以来,管理区平均年产量达到29万吨,累计生产原油1066万吨。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文明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三基"工作先进基层单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金牌采油队,胜利油田基层建设标杆队、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示范堡垒、基层家文化示范点等60余项局级以上荣誉。


严细认真铸就艰苦创业之魂


    油田开发初期,在纯梁油区发现的两口功勋井"通5井"和"纯41井"均属梁南管理区管辖。1965年胜利油田组织"通王惠"会战,在通5井试油获日产73吨工业油流,发现了纯梁地区第一个油田--纯化油田;1971年在纯化油田北部钻探纯41井,试油获日产58吨的工业油流,梁家楼油田得以发现,自此纯梁油区正式投入规模开发。作为胜利油田纯梁油区的开拓者,面对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技术手段落后等困难和挑战,梁南人以"为革命实干、为四化快干、为胜利巧干"为己任,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形成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事不过夜的工作态度,涌现出了"脱下棉衣包井口的王炳柱"、"两天两夜清蜡8口井的孙瑞汰"、"干打垒中革新攻关的土专家李正华"等一批铁人式典型代表,为梁南管理区积淀了"精细管理,创先争优"的深厚底蕴,激励着一代代梁南人奋勇向前,不断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1981年,纯梁油区进入大规模开发,声势浩大的滨纯大会战吹响了夺油上产的冲锋号。面对产量任务重、运行节奏快的上产攻势,全队干部职工以"快出油、多产油"为目标,广泛开展以"比学赶帮超,日产上三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班组之间、职工之间比作风、比速度、比产量,昼夜不停地上机、上电、上流程,争分夺秒抢开新井,创出了连续七昼夜投产19口新井的高纪录,实现了原油产量的快速增长。1984年,全队日产油一度达到了3570吨,年产油109.65万吨,占到了纯梁油区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连续6次被石油工业部评为同工种基层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铜牌队。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李敬为该队题词:"滨纯会战难度大,道阻且长齐出力,勤牛身上鞭痕多,慎终如始建新劳"。


创优升级培育高效开发单元


    1992年,纯梁采油厂以开发单元为依据,实施采油管理区模式,采油2队正式更名为梁南管理区。面对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油田开发形势,梁南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工作重心由单纯的生产运行向油藏开发管理转移,把单纯注重抢上产量向注重效益开发、高效开发转变,探索实施了"创优升级"目标化管理,全力培育高效开发单元。

    管理区所管辖的6个主力生产区块,有3个属整装高渗透区块,3个属低渗透区块,其中高渗透区块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6.2%,均进入到"三高"开采期。他们根据单元开发形势和措施工作量,科学合理制定每个开发单元主要技术指标的考核分值,由每季度的得分情况分别确定为优秀、稳升、稳定、低效四类开发单元。对优秀开发单元和稳升开发单元给予奖励,对低效开发单元给予处罚。为促进开发单元"创优升级"管理的有效实施,建立了"4243"动态分析制度,通过规范管理区、区块(单元)、井组、单井四个分析层次,把握"地上服从于地下、井筒服务于地层"和"以产量为中心、油水井并重"两个原则,抓好"日观察、旬对比、月分析、季总结"四步运行,实现了职工分析能力不断提高、技术指标持续优化、生产任务全面完成三个目标。本着分区块集中治理、高产区优先治理、先水井后油井、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探索实施了"注、调、堵、管"注水管理法,从单井到区块注足水、注好水;运用科学手段调整吸水剖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水驱能力;以堵水调剖为主,改变注入水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强化注水流程、计量调配、洗井的管理,做到及时调配和洗井。扎实开展"井组五项目标管理"活动,将老井自然产量、自然递减率、资料全准率、平均泵效、注采对应率等5项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井组,配套完善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运行管理机制。

    通过实施"创优升级"目标化管理,优秀开发单元达到2个、稳升开发单元4个,实现了开发区块的良性循环。主力区块纯47块创出了全国同类油藏采收率的最高纪录,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命名为"高效开发油田"。

系统节点模式打造精细管理标杆


    整体工作系统化、系统工作节点化、节点工作目标化,是推进管理升级、实现管理增效的有效手段。梁南管理区以"做百年创新先锋,强百年胜利根基"为愿景,创新实施系统节点精细管理新模式,做到生产环节精细到点,区块开发精细到井,效益挖潜精细到人,形成了事事讲规范、人人有责任、井井见效益、处处显活力的新局面。2010年10月,梁南管理区经验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田企业全面预算暨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推广,成为集团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打造特色管理模式的基层典范。

    节点成为精细管理的坐标单元。科学设置系统节点,横向上细分为采油、注水、油藏、作业等13个系统,纵向上将工作重点、管理难点和效益增长点设置为多级节点,使每个节点成为管理的目标点、岗位的责任点和业绩的考核点。同时,配套完善《系统节点实施办法》、《系统节点操作手册》和《职工岗位规范》等管理制度,使全区各项工作走上系统化、节点化、条理化的轨道。实施节点责任制,将各级节点指标分别由干部、班组长、岗位职工承包,节点责任落实到每一口井、每一个人,做到检查到节点、考核到岗位,实现了"人人肩上有指标,管理重担大家挑"。

    区块成为精细管理的示范样板。优化"一区一法",根据不同区块的油藏特征、开发特点、存在问题,实施油藏ABC分类管理,采取"吐、洗、注"阶段洗井、"提液降压"开采法以及"油水联动、强化注水"、"上下协调,交替注水"、"点面结合、波动注水"等措施,充分挖掘层间剩余油,开发区块连续8年实现稳升。细化"一井一策",建立单井量化考核长效机制,实施日常管理用"点"控、检泵周期按"天"算、挖潜增效论"斤"称、成本控制以"元"计为主要内容的"单井攻略",长寿油井达到31口,功勋井纯41井至今仍保持日产油4吨的良好状态,被誉为高效生产的"常青树"。强化"一块一清",创新实施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模式,应用"成本动因控制法",实行一日一汇总,开展一日一讲评,做到一日一核算,实现了单井"极限成本"低保运行,8年来累计节约成本496万元。

    职工成为精细管理的行家里手。以"责任到点,精细永恒"的点责文化为引领,坚持把人本理念融入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创新实施了"两卡一日记"、"五到班组五进家"等工作法,架起了干群同心、目标同向的"连心桥"。推行"两卡一日记",不断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经验做法在全油田得到学习推广。坚持把执行意识融入到队伍素质提升过程中,以"管理零缝隙、安全零隐患、操作零失误、工作零缺陷"为目标,开展"百问不倒、百做不误、百变不惊"技术比武,"层层有项目、人人有课题、处处创精品"技术攻关以及标准化操作擂台赛等素质提升活动,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岗位职工人人达到了"设备构造,一清二楚;流程熟练,一指就答;操作标准,心中有数;事故处理,快准稳细"的标准。近5年来,先后有17人次在油田及以上级别的技术比赛中获奖,30余项革新成果获局厂技术革新成果奖,半自动加盘根装置、手摇加药泵、快速移动电机装置等5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涌现出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山东省劳动模范李小鹏,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杨虎、郭志强,油田劳动模范扈胜信、王旭、焦方俊,"十佳指导员"刘静,"十佳女职工"高艳花,"十佳孝老爱亲模范"许艳以及"刘兴材地学开拓一等奖"获得者许红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荣誉称号


1982-1987年       石油工业部同工种基层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铜牌队
1992年                  主力区块纯47块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命名为
                            "高效开发油田"
2003-2009年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牌采油队
2004年                  山东省巾帼文明岗
2008年                  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山东省工人先锋号
                              全国工人先锋号
2009年                  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2010年                  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三基"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创新成果


2003年                 《纯化油田高效开发油田项目》获中国石化优秀开发项目
2006年                 《抽油机变速箱密封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07年                 《全自动输油管线加药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井口盘根盒防盗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油井半自动加盘根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09年                 《新型加药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信息来源: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