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的科研团队--地质科学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

   地质科学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组建于1994年,其前身是1967年成立的地质院开发试验室采收率组。现有职工65人,其中党员29人,高级工程师25人,工程师23人,博士11人、硕士23人。主要承担提高采收率领域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中石化、胜利油田重大科研生产项目,重点开展化学驱、泡沫驱、气驱等领域的提高采收率研究。是集应用基础研究、驱油开发、产品研制、方案设计与数值模拟、矿场动态跟踪与调整、注采水质控制于一体的综合研究室。多年来,采收率室始终秉承"挑战极限、创新无限"的团队精神,锐意进取,勇于超越,形成了领先国内外的胜利化学驱油技术。化学驱油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已连续七年增油160万吨以上。截至2011年4月,胜利油田化学驱累计增油已超过2000万吨。先后荣获局级以上荣誉30余项,局级以上科技成果60余项,是油田科研战线的一面旗帜。
 

勇当胜利三采"先行军"


    采收率室前身是开发试验室的采收率组。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就开始了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攻关。胜利油田油藏条件复杂,开展化学驱三次采油曾饱受业内质疑。地质院采收率人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开辟了一条不寻常的创业创新之路。

    迎难而上,挑战业内权威论断。胜利油田的油藏条件苛刻,油藏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原油粘度高,不利于化学驱的开展,业内权威人士曾断言: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大规模化学驱无疑是挑战极限。几家国外石油公司曾先后来胜利开展聚合物驱试验,很快就知难而退了。面对"先天不足"的权威论断,老一辈采收率人不盲从、不放弃,从头摸索,默默地开展室内研究。实验人员为了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人随钻头走,挑着简易设备步入井场,由此逐步凝练成为胜利地质十大传统精神之一的"货郎担精神",成为地质院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主创新,化学驱油胜利着陆。一项化学驱油技术的诞生要经过室内研究、单井试验、先导试验、推广应用等数个重要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克服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在当时条件匮乏的年代,矿场条件简陋,配注设备短缺,国产聚合物的生产缺乏干粉造粒工艺,运到现场的是聚合物胶块,没有粉碎机,老师傅们就用剪刀剪成碎末,每个人的手都磨出了血泡。实验材料不足,他们就千方百计从现有材料中寻找替代品;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他们就从最基础的实验方法入手,逐项测验调试。历经"二十年磨一剑"的艰辛,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聚合物终于成功筛选出来,并于1992年投入现场先导试验。聚合物注到地下,如何注、注多少、注多长时间,这些在室内经过上千次试验、论证的问题,一进入演习阵地还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经过数年反复实践,他们终于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配注工艺,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胜利油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992年开展了国内首例小井距三元复合驱先导试验,提高采收率13.4%,最终采收率达76.2%,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聚合物驱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已结束的12个注聚单元,油藏采收率平均提高6.7%。该技术成果于2003年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聚合物驱油技术被评为"胜利油田十大技术品牌"。
 

勇当三采研究"储备库"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日益增大,三次采油研究对象日益复杂,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三次采油技术作为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新技术,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支持。

    熔炼团队,优化人才储备。面对全新的研究领域,理论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一支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科研团队。采收率室引领职工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推行"学习、培训、交流"三位一体的人才战略,注重培养哲学思维,拓宽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邀请院士等学术大家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博采众长,开智启思。他们鼓励创新,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学术环境,鼓励职工大胆想、大胆试、大胆干,在全院率先开展了青年科技成果答辩,对在科技创新中做出特殊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形成了"潜心业务,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在油田实行"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岗位化管理之前,采收率室于2002年就创新实施了"专家选拔制"。以业务高低论英雄,鼓励科研人员走专家化的道路,淡化"官本位",倡导专家行,扩大专家岗位管理权、话语权、优先权,让专家岗位更有吸引力。正是这种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的科研氛围,让采收率室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目前采收率室高层次人才数量居油田同类单位首位。

    深入探索,加强理论储备。随着聚合物驱的推广应用,可适用于聚合物驱的相对优质油藏资源日益减少,胜利油田面临着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以及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难题。"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采收率人深知:只有理论创新,才能催生一系列后备技术,而探索建立化学驱油理论是前人没有做过的。采收率室这支敢打敢拼的团队,义无反顾地投入基础理论攻关。他们废寝忘食测试分析,通宵达旦讨论研究,最终提出了聚合物加合增效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二元复合驱、强化泡沫驱、有机交联聚合物驱等多种驱油新方法的进步与发展,为开展多项前瞻性储备技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化学驱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勇当世界三采"领跑者"

    近年来,围绕集团公司提出的"确保40%、力争50%、挑战60%"采收率目标,采收率室又一次站在技术创新的风口浪尖上。他们开阔视野,挑战极限,完善技术,促进油气采收率的不断提升。

    不懈探求,亮相国际舞台。 近年来,采收率室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实验室,两个胜利油田分公司重点实验室以及石油行业唯一的微焦点工业CT实验室,依托"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等高层次研究平台的优势,抬升了科研攻关的层次和水平。秉承"以世界的眼光看三采"的理念,采收率室到国内十余家科研院所调研取经,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国外高校保持互动联络,建立长期技术信息交流机制,使科研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最前沿技术,学习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2004年,时任采收率室主任的曹绪龙登上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贝克曼研究所的讲台,引起了国际三采专家的瞩目。2009年11月,采收率室崔晓红作为胜利油田第一位中石化外派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凭借高端的科研实力,2009年,采收率室成功举办了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国际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等多位国内外专家应邀前来,探讨三采开发前沿技术,共谋油气能源发展大计,胜利三采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超越自我,填补国际空白。早在1992年,采收率人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三元复合驱油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均取得了降水增油的显著效果。但由于配方中大量碱的存在,直接导致注采系统结垢、产出液难以处理等诸多"致命伤"。经过无数次艰难的思维转换,他们果敢地放弃了既有的研究成果,转而开展无碱二元复合驱油攻关。新思路也意味着新困难,二元复合驱油技术有一个国际性难题,"仅靠表面活性剂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这被称为化学驱油界的"高尔丁死结"。面对这个繁杂无序的结,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攻关之后,创新提出了"油剂相似富集,阴非加合增效,聚表抑制分离"的二元复合驱油理论,形成了二元复合驱数值模拟、复合驱分层注入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在国内首家实现了二元复合驱油技术的工业化推广。截至2010年底,胜利油田二元复合驱油累增油367万吨。水驱油藏可提高采收率18%,聚驱后油藏可提高采收率10%,成为当前提高采收率的核心技术。

    目前,采收率室攻关形成的以聚合物驱和复合驱为主的配套技术,整体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化学驱油技术成功进行了工业化应用。截至2010年12月底,共实施项目41个,覆盖地质储量3.95亿吨。至2011年4月,胜利油田化学驱增油已超过2000万吨。采收率室多次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基层单位、胜利油田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单位等称号,先后跻身胜利油田基层建设十佳示范队、基层建设标杆队、基层建设十面红旗行列。
 

荣誉称号


1999-2010年       胜利油田文明建设先进三级单位
2003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胜利油田基层建设十佳示范队
2003-2010年       胜利油田金牌基层队
2004年                  胜利油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单位
2007年                 胜利油田基层建设标杆队
2008-2009年        胜利油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单位
2009年                   胜利油田基层建设十面红旗
                               胜利油田新时期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堡垒
2010年                   胜利油田先进基层党组织
                               胜利油田家文化建设示范点

创新成果

1994年         《孤东油田馆陶组52+3层小井距注水开发现场试验研究》
                      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孤东油田小井距试验区复合驱油先导试验研究》获中国石化
                      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孤岛、孤东油田聚合物驱先导及扩大试验方案研究与现场
                      实施》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孤岛-孤东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配套技术研究》获中国石化
                      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驱油配套试验》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科技进步三等奖
                    《降低聚合物粘度损失,提高驱油效率》获中国石化QC成果二等奖
2003年         《特高含水期主力油田提高采收率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胜利油田聚合物驱油配套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获中国石化
                      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         《胜利油田聚合物驱油配套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获中国
                      工程咨询协会石油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2006年          《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胜利油田注聚区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研制与产业化》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          《孤东油田七区西南Ng54-61层二元复合驱油先导试验》获中国石化
                      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温高盐油藏二元复合驱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用于三次采油的高效复配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2010年         《胜利油田强化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技术发明二等奖

 

信息来源: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