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同志事迹材料

     1990年,26岁的杨森意气风发,幸福洋溢:春天,儿子出生;夏天,他连闯三关,勇夺胜利油田职工技术比武司钻组第三名。

  在这位年轻人面前,似乎是一条幸福的坦途。

  然而,就在1990年秋天,这条幸福之路,被他自己改变了方向。

  1990年8月28日,胜利油田钻井总公司召开动员大会,号召钻井系统的职工踊跃参加塔里木石油会战。动员会上,年轻的杨森第一次听到了“塔里木”这个词,第一次知道了在遥远的西部,还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大油田,还有一场令人瞩目的石油会战。

  杨森年轻人身上特有的激情很快被点燃: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勘探面积,那该有多少井可打啊!他当场报了名。

  杨森的一生,从此和塔里木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初到塔里木

  1990年9月15日,杨森和他的队友们坐了8天8夜的火车,终于来到了他梦想中的塔里木。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沙丘连绵起伏,缓缓行驶的汽车犹如飘摇在惊涛骇浪上的一叶小舟,杨森吐得一塌糊涂,连着好几天没吃下饭。

  杨森在新疆打的第一口井是解放124井。当了多年司钻,杨森从来没见过这样复杂的井:先是涌、后是漏,地层就像无底洞,几百立方米泥浆打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井场上,拉运重晶石材料的车队排成了长龙。杨森带着队友,卸车、搬运、配制,一天下来,光配置的井下助剂就超过二百吨,搬运量更在两倍以上。雇用的临时工来了,不到一天全走了,怎么留也留不住,没有车辆送他们出去,他们步行也要走,临走时留下一句话:“这不是人干的活!”因为一天之内无数次抓、举25公斤重的重晶石粉袋,杨森双手指甲全部开裂,缠上了厚厚的创可贴,过度的体力透支让杨森和弟兄们疲惫不堪,甚至等车的间隙,躺在重晶石粉堆里,就能沉沉睡去。可是,一听到车响,又全都条件反射似地跳起来……

  杨森和弟兄们就这样硬咬着牙,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经受住了西部考验的杨森脱胎换骨,第二口井,他们只用了9天就打到了3000米,创出了当时的钻井新纪录。

  不卡钻的秘诀

  “从干司钻到现在,我负责的井,没有一次卡钻。”说起这句话,杨森脸上充满了自豪。

  司钻是钻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卡钻。特别是新疆工区,井深不说,地质情况远比东部复杂得多。但从干司钻到现在,杨森负责的井,没有一次卡钻,实在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还要从一摞笔记本说起。

  1990年,当杨森和同事一起奔赴新疆时,伴随他一起上火车的,还有一摞笔记本——从当司钻的那天起,杨森就坚持记录每天的钻井情况。

  杨森清楚地记得,1993年,塔里木油田开展轮南会战,过慢的钻井速度一度制约了会战的步伐。为了加快钻井进度,杨森翻遍了自己的笔记本,终于和井队工程师一起总结出了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钻井速度30%以上。他本人研究的简易井口装置,也得到了塔里木油田的赞同,通过召开现场会,在轮南地区20多个井队进行了全面推广。

  2002年,有了“胜利西部第一司钻”美誉的杨森,被破格提拔为60130队平台副经理。这个队相继承担迪那22井、轮古421井等多口重点井的搬迁和施工任务,每口井都创下探区新纪录——找出当年的笔记本,依然能够清楚地看到,每口井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队长大哥

  上班是队长,下班是大哥。杨森觉得,在荒漠里打井,严格和温情缺一不可。

  2004年,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组建70796钻井队,杨森被任命为第一任队长。

  70796队全队有50名职工,杨森说,我有49个兄弟。

  井场上,杨森对职工管理非常严格,从安全管理上就能可窥一斑——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全队的每个岗位、每名职工,每个操作环节、步骤和动作,都根据其职能、性质、要求等进行分解和标准化认定,这样一来,职工操作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完全标准化,必须做到一丝不苟。

  值得一提的是,杨森还把“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引进了队伍管理之中。新队组建之初,他对全队人员逐个进行分析,弄清楚职工的业务素质、工作经验,再根据每个人对工作的特长、兴趣,以自愿为主,对一部分人进行了岗位调整,使每个职工都能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

  生活上,杨森把职工们无一例外地当成亲人,谁过生日,谁头疼脑热,甚至谁家里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像大哥一样悉心关照。队长在生活上的亲情化管理,换回了职工的尊重。

  在70796队很容易就看到这样的景象——前一刻杨森还声色俱厉的批评职工的失误,一会下班后,俩人又勾肩搭背得像对亲兄弟。

  杨森就这样把一支新队,带成了西部钻井的标杆,队上的很多职工,后来成了其他钻井队的顶梁柱。

  旗将之愧

  屈指算来,杨森进疆参加会战已经21个年头。21年里,他获得了诸多的荣誉,今年,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荣誉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大。杨森对此深有体会。

  杨森是家中的长子,也是父亲的骄傲。然而,当他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时,2008年,78岁的父亲被查出患有食道癌。

  杨森是在井场上接到爱人电话的,这是爱人18年里第一次因为家事给他打电话。可井上生产正值关键时刻,他确实抽不出时间。杨森没有告诉任何人,默默扣下了电话。

  两个月后,钻井顺利交井,杨森匆匆赶回家。病床上的父亲看到杨森头发蓬乱,面色黝黑,只说了句:“孩子,快去理个发。”此刻,杨森失声痛哭。

  “我的同事,上至公司领导,下至一线职工,他们都是这么扑下身子干的。”杨森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井队搬家,任务紧急,公司一位领导二话不说,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和手套,和职工一起手拉肩扛。

  “这样的事情很多,也一直在激励着我。给我的荣誉,其实是给所有西部胜利将士的!”

信息来源: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