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忠同志事迹材料

      王庆忠,男,1952年2月出生,山东省临清县人,中共党员。1971年参加工作,198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授予全国优秀钻井队长称号,同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时任钻井工程公司4552钻井队队长,现为黄河钻井总公司老年综合管理中心退职科级干部。

  “干就干出个样子来”

  王庆忠干工作有一股“干就干出个样子来”的拼劲,敢于争冠夺魁。1984年初,王庆忠担任4552钻井队队长不久,就接到了抢上石油部重点探井——桩古63井的命令。这是一口定向斜井,工艺复杂,难度大,当时定向井技术还是“新生事物”,可他不畏艰险,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利用自己学打定向井的技术知识,给职工讲解示范。为了保证定向井施工技术的准确应用,他曾三次步行50多华里,到中美合作队请教,有效提高了钻井速度。这一年,他带领全体职工打井4口,交井3口,进尺10206米,固井合格率和井身质量合格率均达100%,创造了4项全国定向斜井先进水平,夺得了石油部同工种基层队劳动竞赛铜牌。可王庆忠并不满足,1985年又带领职工向全国第一流水平发起冲击。他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严密组织生产运行,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全年打井4口,交井4口,进尺15171米,井身和固井质量均达100%,取芯收获率、生产时间都超过石油部部颁标准,夺得了石油部同工种基层队劳动竞赛金牌。面对成绩,王庆忠并没有止步,而是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钻井生产中,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至1988年3月,他带领全队职工在石油工业战线线同工种基层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连续3年获得金牌,打造了响当当的“金牌队”。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王庆忠干工作不怕苦累,总是身先士卒作表率。王庆忠带领的钻井队常年驻扎海边滩涂,百里无人烟,他以“铁人”为榜样,“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带领全体职工学着“铁人”的样子做,踏着“铁人”的脚步走,以苦为荣,艰苦创业,以实际行动树立了20世纪80年代的“铁人”新形象。打桩古63井时,在涨潮一片汪洋、退潮一片泥泞的恶劣条件下,为了把设备搬到井场,王庆忠带领职工发扬人拉肩扛的精神,在拖拉机的配合下,硬是三天时间就把几百吨重的全套钻井设备就了位。接着又昼夜不停地组织安装,提前开了钻。三天里,王庆忠在井场上滚打了近60个小时,总共吃了5顿饭,亲自搬运货物10余吨。

  在桩69井正在钻进时,一场十级大风,裹带着大潮,卷起两米多高的浪头,袭击了井场、宿舍。正在宿舍值班的王庆忠立即和其他队干部一起,拄着棍子,冒着刺骨寒风和被海潮卷走的危险,艰难地向井场迈进。当井上职工看到冒险赶来的队长时,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不顾齐胸水深的危险,一面组织指挥抢险,一面做职工思想工作,让大家不要惊慌,沉着应对。在被海水围困的日子里,缺粮、少水、没有菜,他带领全体职工坚持、坚守,渴了喝点海水,每天只能吃上馒头蘸酱油。在这种情况下,全体职工在他的带领下,团结奋战,保住了井场设备和井下安全,而且在受灾当月就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受到公司表扬。

  “搞钻井没有技术是不行的”

  王庆忠干工作有科学态度,重视队伍建设。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搞钻井没有技术是不行的”是常挂在他嘴边的话。他注意抓职工的技术培训,在队上组织成立了职工业余教育培训小组,每周一次文化课,两次技术课,专人授课,亲自督查,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职工在“双补”考核中合格率达到100%,在分公司举办的两次钻井技术比赛中,都夺得了团体冠军。他还十分重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准确掌握定向井纳维钻具造斜的技术参数,他常常一连几个晚上蹲在钻台上观察、计算指重表的悬重显示情况,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打定向井的新技术。他还坚持用单点、多点照相仪,减少了测斜工序,缩短了测井时间,他主持推广试用的用磺化沥青泥浆和氯化钠润滑剂,为斜井电测、斜井泥浆不混油探出了一条新路。

  “党叫干啥就干好啥”

  常年的风餐露宿和辛苦劳累,使王庆忠患上了严重的肾炎和胃溃疡病,组织上照顾他,把他调到后勤单位,但是他从不居功自傲,一直坚守着“党叫干啥就干好啥”的信条,把工作的调任作为前进路上的“加油站”。在公安分处负责经济民警治安巡逻工作、保卫科负责治安保卫工作期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连续多年被评为管理局先进个人,荣立油田三等功一次,“勇救落水儿童不留名”等事迹在系统内广为流传。在老年站工作期间,一心扑在老年工作上,心系老同志,关心老同志,竭心尽力为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让党组织放心,让老同志满意,为油田钻井事业科学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信息来源: 
2011-09-21